哪些是小儿感冒的注意事项

哪些是小儿感冒的注意事项

家长没有及时给宝宝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哺乳期的女性,不能够吃油腻的食品特别是当宝宝突然发烧至38.5℃以上的时候,应该立即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从而紧急送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小儿感冒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妈咪应注意保持居室内的新鲜空气,遇有气候变化及时为宝贝增减衣服。

2、发烧38.5℃以上或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一定要及时服用退热药,或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以防高热惊风。

3、如果宝贝舌苔发黄,嘴里有酸臭味,提示体内存有食火。妈咪一定要控制油腻食物,并可给宝贝服用化食丸、山楂丸,以清热导滞。

4、患病期间宝贝食欲减退,这是正常反应,妈咪不要着急,更不可勉为其难强迫进食,应该让孩子的胃肠道有一个休息时间,会有利于身体尽快康复。

5、如果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出汗多,每次出汗后应及时将湿衣服换下,以免再次着凉,加重病情。

6、庭成员或托幼机构发生感冒,最好不要和孩子亲密接触。如果不能隔离应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孩子。在疾病没有彻底恢复之前,不要急于送幼儿园,以保护其他儿童。

7、一旦宝贝呕吐,妈咪不要慌乱,要让宝贝取侧卧位,对于较大的宝贝可采取俯卧位,这样有利于呕吐物流出,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8、宝宝如果发热,在发热期间要给他饮开水,食易消化食物,口味清淡为宜,忌食辛辣、冷饮、油腻、油炸食品。

日常的生活中多加注意

一、儿童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

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或阻塞,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所造成的。由于宝宝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特别是3岁以下幼儿的咽鼓管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为短、宽、平,而且位置低,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导致病菌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医生指出,一般情况下,宝宝如表现出以下三类症状,就应当心患上中耳炎了:多数宝宝会搔耳、搓耳,甚至摇头、哭闹不安等;有的宝宝也常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有的甚至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如果鼓膜穿孔,宝宝的耳内会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样,以后变为脓性液体。由于中耳炎对宝宝的听力影响不可小视,建议妈妈孩子感冒后如有以上症状,最好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二、症状消失不等于痊愈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孩子化脓、耳朵疼痛等症状消失了,就表明孩子的中耳炎已经痊愈了。

医生提醒,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误区,因为如果宝宝患急性中耳炎后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可能发展成分泌性中耳炎,即使急性症状消失,也可能会发展成神经性耳聋。

多数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常无明显症状,尤其是单侧耳朵患病的孩子常常要通过体检中才能发现。

如果家长发现小孩看电视声音开很大,或者对家人呼唤反应迟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时,应该尽早检查。

温馨提示,小孩子如果长期吃一些容易消化不良的食材,就会引起一些疾病存在,特别是小儿感冒症状,是经常发生的疾病类型,如果孩子在出现感冒现象之后,就会严重影响到听力,所以家长们要严格认识到这一危害性,最好在初期有症状的时候,就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