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症状门诊案例分析
口吃在初学语言的儿童群体十分多见,有些有口吃症状的儿童会随着语言系统逐步发育成熟后,口吃问题逐渐消失。部分出现习惯性和病理性质的口吃不加以治疗的话会继续存在下去。通常,男孩比女孩子更易患“儿童口吃症”,针对口吃问案例分析如下:
门诊病例:
小杨杨在幼儿园里,看到口吃的小朋友说起话来“结结结……巴巴巴……”觉得挺好玩。于是,就跟着口吃的小朋友学。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小杨杨说话也结巴起来。一开始,只是在偶尔的一两句话中带一点结巴,也没有引起妈妈的重视。但后来,口吃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平时与小朋友或老师说话,一开口就会结结巴巴。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来,特别是回答别人的问题,或是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时,结巴的现象更加明显,有时甚至急得满脸通红,直蹬脚。就这样,小杨杨时常被小朋友笑话或遭到冷落,以致于都不敢主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了,变得不爱说也不爱笑,总是一个人玩。小杨杨的爸妈感到很烦恼,带着他来到儿童心理门诊。
案例点评:
小杨杨的表现是“儿童口吃症”。据统计,口吃的孩子大约占儿童总数的5%,男孩比女孩多2-4倍,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
口吃可以由多种原因形成,但大多都是在5岁以下形成的,特别是在2-3岁时容易发生口吃。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形象记忆的效果要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也就是说认识的事物已经很多,但掌握的词汇却较少,并且也不牢固。当他们很想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常会因一下子找不到适当词汇,加之发音器官尚未成熟,对某些发音会感到困难,而神经系统调节言语的机能又差,由此形成口吃。
口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较大,这样的孩子往往情绪不稳,容易激动,害怕在大庭广众中讲话,害怕被别人提问,害怕被别人讥笑,所以不大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常会形成孤独、退缩、羞怯、自卑等不良的个性。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在2-4岁时出现的口吃是一种暂时性现象,属于正常。随着年龄增长,口语能力的提高,口吃现象会逐渐消失,爸妈不要特别予以纠正或指责,否则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口吃的作用,使孩子对口吃越注意、越担心、越紧张,口吃也会变得越明显,越严重。
所以,家中有语言初学期和形成期的儿童的爸妈们要注意预防宝宝口吃问题的出现。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这些问题就要及时引导,纠正。如果无法解决就需要及时就医,避免口吃问题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
口吃疾病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目前来看口吃疾病是较为严重的,让孩子的成长方面受到了阻碍,而且对于将来带来了影响,因此大家要将口吃的症状引起重视,多多去
-
儿童口吃的症状有什么呢?现在很多儿童都会出现口吃的情况,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是跟家人一起交流,如果出现了口吃,都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的,口吃主要就会
-
口吃这种疾病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孩子口吃这种疾病在生活中很容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家长们要是不了解这些的话,就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区分孩子的症状,不能给孩子
-
失语的相关知识有什么?孩子患上了口吃这种疾病之后会有很多症状表现,其中失语就是口吃的一种症状表现,那么家长们对这种症状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希望今
-
患上口吃后的症状会是什么口吃是很多家长特别担心的疾病了,困扰到了很多的家长,也给他们的孩子带来了相当严重的伤害,口吃疾病的出现会带来较多明显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