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有哪些原则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有哪些原则

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一定要早期进行治疗,由于这种疾病需要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甚至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不可以私自的中断治疗,否则不但效果不会明显,反而会有加重疾病的危险,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有哪些原则?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十条:

①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②加强支持疗法,包括防治出血和感染的多种措施和必要的输血;

③采用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

④分型治疗,对急性再障、慢性再障治疗上应区别对待;

⑤联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或药物合用;

⑥坚持治疗,治疗慢性再障一般应坚持用药半年以上,过早换药可能影响疗效;

⑦维持治疗,病情缓解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需维持治疗,这对巩固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⑧脱离和病因的接触;

⑨考虑有无脾脏切除的适应证;

⑩考虑骨髓移植的可能性。

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防止滥用。在使用过程要定期观察血象。

②对接触损害造血系统毒物如苯和苯的衍生物或放射性物质的工作者,应加强各种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血象检查。

③大力开展防治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病毒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可以继发再障。目前研究表明病毒感染与再障发病有密切关系,最常见的是肝炎病毒。有些再障患者发病前有感冒史,说明部分再障可继发于普通感冒之后。

④从事放射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加强防护,而患者应尽可能减少放射诊断治疗次数,避免过多照射发生;化学物质尤其是药物,是导致再障的最常见因素,所以必须注意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应用氯霉素、解热镇痛药等;应用可能引起再障的药物,宜经常观察血象变化,以便及时停药;避免接触苯等有害化学物质。

⑤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少到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禁止剧烈运动,防止意外情况导致出血;注意劳逸结合,参加室外活动,接触充足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使日常生活规律化,忌房事,戒烟酒,避免应用对骨髓有抑制的药物。

温馨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是可以提前进行预防的,尤其是在接触到一些放射性物质时,需要及时做好防护措施,其实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许多疾病的侵犯。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人群,禁止做一些剧烈的运动,劳逸结合才能使身体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