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脐疝 > 脐疝常识

脐疝的相关常识是什么呢

脐疝的相关常识是什么呢

很多的宝宝受到了脐疝这种疾病的危害,发病以后影响到腹部的健康,导致患儿出现腹胀的情况,非常的痛苦,该病是需要大家掌握起来的,多去认识该病的相关知识,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脐疝的相关常识到底有哪些呢。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疝较大(2厘米以上)可试用“胶布粘贴法”医治。粘贴法是用两条5厘米长的胶布,一条顶端弄一小孔,另一条顶端弄窄些。粘贴时先将两条胶布分别贴在脐孔左右两侧,用手指把疝还纳回腹腔内。然后将窄的胶布穿过另一条胶布的小孔,相对牵拉,在腹部皮肤变松起皱后将胶布固定。粘贴胶布最好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以后每半个月更换一次。但必须注意防止皮肤起泡糜烂,有时因压迫不够适当,肠子由旁边脱出,而粘贴的胶布反而挤压肠子发生坏死。

以上的介绍是脐疝这种疾病的常识了,朋友们需要将脐疝重视起来,在孩子的身边要展开一些脐疝的预防工作,只有通过预防才能减少脐疝的发生,可以让孩子远离脐疝的危害,还要多注意他们的衣物,要多注意添加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