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脐疝 > 脐疝常识

小儿脐疝的护理办法会有哪些呢

小儿脐疝的护理办法会有哪些呢

生活当中小儿脐疝疾病十分多发,会有很多的小宝宝出现脐疝的症状,受到了脐疝疾病的侵害,因此我们要将脐疝重视起来,在应对此病的时候要加强疾病的护理工作才可以,关于小儿脐疝的护理办法会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吧。

小儿脐疝的护理:

用酒精消毒,在新生儿出生脐带脱落前后,通常需要用95%酒精加以消毒,加速脐带的干燥,避免细菌感染。在正常的照顾下,脐带在宝宝出生后约七至十天之后,就会自然干燥脱落。在刚脱落的肚脐处,可能渗出一些血水,妈妈们不需要太紧张,它会像一般的伤口一样渐行愈合,此时仍依脐带处理规则继续处理就行了。

如果脐带脱落不完整,有些脐带脱落的不完整,可能仍留一点在肚脐上,使肚脐经常是湿润的,这样的情形,很容易引起慢性发炎及肉芽组织增生,称为脐息肉或脐肉芽。脐息肉芽若持续两、三个星期都没有消退的现象时,可以找医生用化学物质,如硝酸银或电烧灼破坏肉芽,待5-7天后,脐息肉芽就会逐渐干化并掉落。这些虽是小问题,但如处理不当,会引起细菌感染,也不可掉以轻心。

尿布勤换消毒,同时尿布要勤换消毒,尿布不要覆盖在脐部,以免厌氧菌生长繁殖。预防脐炎,最好能为小儿创造一个洁净的、近乎无菌的环境,母婴最好采用抗菌系列产品,如抗菌织物制成的床上用品、内裤、毛巾及婴儿尿布等。洗澡后要保持干燥,每天要在洗澡后用消毒棉签蘸温水或用75%酒精清洁脐部,擦时从脐根部呈螺旋动作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乱擦,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再盖上消毒纱布,并将纱布固定好。要注意保持婴儿脐部处的干燥,避免因为藏污纳垢而发炎。还要注意不要硬扯未脱落的干的脐带,以免出血。

小儿脐疝的常识:

由脐环突出的疝称为脐疝。成人和婴儿均可发病。其中婴幼儿脐疝最多见,发生率约有1%。多发生于二岁以内,原因是先天脐部腹壁缺损和腹内压增高所致;成年型脐疝较少见,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人群。快满1个月时,有的婴儿会出现脐疝。这是由于腹内受压使肠的一部分从腹部的窗口即肚脐里露了出来。用手摁一下就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说明是肠子。这时肠子里的消化物和气体混合以后所发出的声音。婴儿脐部压力的增加是由于婴儿生气或者啼哭所致。有脐疝的婴儿一般都是在生气时脸憋得通红的婴儿、急躁爱哭的婴儿,以及由于母乳不足总爱哭闹的婴儿。未成熟婴儿腹壁的窗子(指肚脐)大都关得不紧,所以未成熟儿的脐疝发病率较高。脐疝只要不是很大(例如直径为5厘米以上)就会自然痊愈。一般在2~3个月内会自愈,也有个别的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即便有人劝说去做手术,也不要轻易地答应。

在肚脐部,肠子几乎不会绞窄,就那样脱着也不会有危险。也有的医生主张可等到4岁时再做手术。至于脐疝怎样脱着好,至今尚无定论。对用胶布或带子固定容易引起皮疹的婴儿来说,还是什么也不用的好。对那些不引起皮疹的婴儿用胶布或带子把肚脐固定住也是可以的。以前曾经有过各种控制脐疝的方法,但目前世界上儿科医生的一致意见是,对脐疝可不做任何处置,等待其自然痊愈。

虽然对脐疝可不做处置,但对婴儿必须要照料好。由于是腹压增加而引起脐疝的,所以应努力消除引起腹压增加的原因。对稍不如意就哭闹和发脾气的婴儿,如果抱一抱就会停止哭泣的话,就应该尽量抱一抱。由于大便硬,在排便时用力等,也会引起脐疝,可经婴儿果汁以易于排便。想用母乳喂养而母乳又不太好时,可以借此机会加牛奶,这样婴儿就不会哭闹了,腹内压力减少了,肚脐就不会向外突出而自愈。晒太阳少会得佝偻病,一旦得了佝偻病肌肉松弛也容易患脐疝。所以在冬季出生的婴儿,1个月后要经常晒太阳。

经过了解这些介绍,家长们认识到了小儿脐疝疾病的护理方法有哪些了,脐疝让小宝宝十分痛苦,而且对于他们的发育方面也会带来阻碍,因此家长们要将小儿脐疝疾病重视起来,在宝宝发病之后那么疾病的治疗也要加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