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经常和哪些疾病相混淆

小儿哮喘经常和哪些疾病相混淆

当孩子受到小孩哮喘疾病的影响时,家长都感到非常的着急,为此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小儿哮喘的常识,提前帮孩子对小儿哮喘疾病做好预防,才能够让孩子远离小儿哮喘疾病带来的危害,那么小儿哮喘疾病经常和哪些疾病相 混淆呢!

1、混淆“哮喘”和“感冒”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有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与支气管哮喘的前驱症状类似,但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气污染等有关;感冒只是引起哮喘的外界诱因之一。如果孩子有哮喘家族史,

2、激素影响生长发育

据介绍,目前治疗哮喘一般采用止喘、抗炎、抗过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在气道局部发挥强大的抗炎症作用,而不作用于全身。经过20多年严格临床研究,激素使用完全不影响孩子最后的身高。

3、哮喘儿不可食用海鲜

对有过敏体质的哮喘儿童来说,首先应到医院积极查找引发孩子哮喘发作的过敏原,比如:食物、动物皮毛、药物等。一旦明确患儿对某些食物或物品过敏,就要积极避免再次接触,以免加重过敏状态。

4、患儿不“喘”可停药

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孩子病情稳定,家长也要带孩子上医院随访。此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重新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此外某些便携式的肺功能仪,也能帮助家长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若此时孩子的肺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则表示患儿有哮喘发作的可能。遇到上述情况,需及时就医,预防用药,避免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孩子痛苦。”

5、哮喘儿应少动为宜

其实,室外运动可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强肺活量和呼吸道防御能力,有许多好处。相反,不“敢”动的孩子体质反而会变弱,病情加重。对于过敏性哮喘患儿,运动前可先预防性用药,即可有效预防哮喘发作。此外,运动前的热身,能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个逐步适应过程,也可减少哮喘发作。

如何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哮喘

1. 寒哮 患者平素畏寒怕冷,手足发凉。哮喘发作时无发热症状,咳嗽吐痰多为白色痰液。治宜温化寒痰、降逆平喘。可取射干、干姜、紫菀、杏仁各10~15克,麻黄、半夏各5~10克,细辛2~3克,甘草10~2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2.热哮 患者平素体质壮实,喜吃冷饮,大便干燥。哮喘发作时多有发热、口渴、咳嗽等症状。治宜清热化痰、降逆平喘。可取石膏10~20克,麻黄、胆南星各5~10克,知母、杏仁、黄芩、川贝各10~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3.肺气虚 患者多表现为怕风、怕凉,稍活动就会出汗或虚喘,面色苍白,乏力。治宜补养肺气。可取黄芪20~30克,防风、白术、白芍、杏仁、甘草各10~15克,桂枝、白人参各5~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4.脾气虚 患者平时食欲欠佳,或大便溏泄,每天2~3次,全身倦怠乏力,总觉四肢沉重,有时饮食不当可诱发腹泻或引起哮喘发作。治宜补脾化痰。可用人参健脾丸,每次1丸,每日3次。或取白人参、半夏、木香各5~10克,茯苓15~20克,白术、陈皮、苏子、砂仁各10~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温馨提示,小儿哮喘出现时的症状非常明显,但是他也经常和感冒等其他疾病相混淆,专家在文章中对于,辨证小儿哮喘的方式给他介绍,也提出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希望能给患者带来帮助,也希望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科学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