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 > 脐疝 > 脐疝常识

脐疝出现以后的症状有哪些

脐疝出现以后的症状有哪些

在婴幼儿的身边总是会有很多的疾病出现,而脐疝是特别常见的,发病以后孩子的肚脐处就会长出一些东西,带来很大的危害,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很多的家长对于该病的症状不是特别的了解,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该病的症状。

脐疝气

脐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脐疝气的发生,是由于宝宝的肚脐没有很好的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气。

症状

判断宝宝得了脐疝气,爸爸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首先,宝宝脐疝气鼓出的这个宝宝摸上去非常柔软。看上去外表呈一球形或半球形,像核桃大小的肿物。其次,宝宝哭闹得越厉害,腹压就越高,脐疝气也就鼓得更大更明显,安静或卧床时可消失。

如果宝宝脐疝气鼓起的小包包在5厘米以下,那么家长不用特别担心。脐疝气可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宝宝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

但是,宝宝在2岁后仍有脐疝气的话,妈妈就应格外注意了,需请医生诊治。

宝宝肚脐为什么会“生病”

脐带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和妈妈(胎盘)联系的通道,胎儿期间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脐带的输送获得的。但是,当医生把宝宝的脐带剪断后,这里就成了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创口,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新生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而脐部又是一个细菌很容易繁殖的地方,一旦妈妈护理不周,就可能受到感染。感染轻者将会局部化脓、发臭,重者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宝宝得溶血病或新生儿败血症。因此,爸爸妈妈千万不能忽视。

对于脐疝的相关知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脐疝的多发影响着婴幼儿的健康,因此需要身为家长的您引起关注,生活当中该病虽然多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预防来减少它的出现,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一定要吃的清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