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慢性传染性疾病,这种并不在各患者造成了重大身体痛苦,也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患者因病程较长、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社会成员的疏远等因素,身心承受了巨大痛苦,这些问题引起部分患者体内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免疫力下降,并导致病情恶化、复发或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十分重要及必要的。
心理护理程序的思维模式与过程应紧紧围绕着整体护理而进行,它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含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完整过程,是科学地确认、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那么该怎样对结核病人尽心心理护理呢?
一、心理护理评估
(一)心理护理评估
护理领域的临床心理问题评估是依据护理心理学理论,排除精神疾病和严重精神异常。人群,遵循心理评估的原理,融合心理学、医学、护理学、社会学等综合知识与技能,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临床患者做出心理特征的判断和鉴别。
评估是实施心理护理的首要环节,它的核心是广泛收集资料,将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心理、社会问题和异常心理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下一步进行系统分析和提出护理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对新入院的患者,评估的范围包括人院资料、患者对健康状况的感知、营养与代谢、排泄功能、活动与锻炼、睡眠与休息、感知和认知、认知自我、角色关系、承受应激能力、价值观与信仰以及医院环境。
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附录)采集患者全方位的心理信息。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有康奈尔医学指数、症状自评量表、自测健康评定指数等评定方法,其中症状自评量表由Derogatis编制,此量表包括90个项目,划分为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疾病、其他。此量表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心理护理评估的作用
1.筛选干预对象 几乎所有的患者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失衡、心理偏差或心理危机,但其表现形式不同。医护人员通过观察、访谈、测评等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实施综合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制定干预方案。将患者的心理反应按轻度、中度、重度划分临床心理干预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避免盲目性。
2.提供干预依据 临床心理评估不仅要把握患者的心理反应的强度,还要分析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因为同样的表现形式,其影响因素却不尽相同。例如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负性情绪可能受到疾病认知、就医环境、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只有确定患者发生的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干预对策,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的反应强度。
二、提出护理问题
护理问题是指针对个人、家庭或社区现存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所下的判断。
三、实施心理护理计划
心理护理计划是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使其恢复心理健康所采取护理措施的行为过程。实施心理护理计划,首先要针对患者的每项护理问题确定目标,目标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短期目标是在达到长期目标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长期目标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护理人员在制定计划目标时要与实际相结合,护理人员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制定措施和目标的意义,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问题向患者推荐多种有效的措施,使患者积极参与到实施中来。
护士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放在重要位置,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周到、耐心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取得患者的合作。
四、评价心理干预效果
评价是对患者的主观感受、生理指标、心理痛苦是否得到缓解、身体康复进程是否加快等进行综合评价。在针对患者特点实施心理干预后,要通过患者的情绪表现,评价干预措施是否有效。如果患者负性情绪反应强度降低不明显或更加严重,应及时修订、补充更为有效的干预对策,从而进入下一个护理干预的循环。
-
儿童结核病的家庭护理结核病的发病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比较高的,发生了结核病严重的危害着我们的健康,为此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那么如果
-
结核病患者的日常护理现实的生活当中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结核病疾病所折磨和困扰着,一旦患上了结核病疾病我们需要坚持做好治疗和护理,也只有这样才
-
儿童出现结核病如何护理对于结核病的发生,我们是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尤其是儿童出现了结核病更加引起的我们的重
-
儿童结核病的家庭护理方法结核病的发病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比较高的,发生了结核病严重的危害着我们的健康,为此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那么如果
-
结核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事项进行适当的活动,避免弯腰取物腰椎结核患者病情处于急性进展期时,有发热、咳嗽、咯血等症状的病人,要绝对的卧床休息。病情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