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细菌性痢疾期间需注意的事项

治疗细菌性痢疾期间需注意的事项

细菌性痢疾的出现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出现,以免造成身体受到影响,平时也要注意护理方法,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治疗方式,要注意多休息,那么,治疗细菌性痢疾期间需注意哪些事项?

病人应予胃肠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为止)和卧床休息。饮食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恢复期中可按具体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有失水现象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如有呕吐等而不能由口摄入时,则可给予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注射量视失水程度而定,以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有酸中毒者,酌情给予碱性液体。对痉挛性腹痛可给予阿托品及腹部热敷,忌用显著抑制肠蠕动的药物,以免延长病程和排菌时间。

这类药物虽可减轻肠痉挛和缓解腹泻,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肠壁分泌。但实际上腹泻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且可排队一定数量的致病菌和肠毒素,因此不宜长期使用解痉剂或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特别对伴高热、毒血症或粘液脓血便患者,应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病情。婴幼儿也不宜使用此类药物。能够作用和影响肠道动力的药物有阿托品、颠茄合剂、度冷丁、可待因、吗啡、樟脑酊、苯乙哌啶和盐酸氯苯哌酰胺等。

细菌性痢疾这种疾病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的症状,当然了总的来说我们为了患者舒适度的提高,其实对于很多的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也需要从饮食的角度做好了解,对于细菌性痢疾这种疾病的知识有什么还是看看以下的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凡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痢疾,多数是因轻型痢疾治疗不彻底或孩子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寄生虫等病体质较弱所致,这种类型的病儿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与黏液便和脓血便交替出现,患慢性痢疾的病儿,因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等。

痢疾虽然有多种类型,对孩子生命有威胁的只有重型和中毒型,如果是在夏秋季节,孩子突然发烧,反复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不管有无腹痛,腹泻,都要想到是中毒型痢疾的可能,应急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出现,而且要注意调理方法,要合理的进行饮食,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保健方法,有效增加营养,要注意避免细菌感染,而且要注意调理事项,有效进行诊断,大家不要忽视这种疾病的出现,有效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