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的病因学
腮腺炎病毒(paramyxovirusparotitis)与副流感、新城、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粘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离得,并成功地感染猴及“志愿者”。病毒直径约为85~ 300nm,平均140nm。对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来苏、乙醇、0.2%福马林等可于2~5min内将其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时可保存24h,加热至55~60℃时经10~20分钟即失去活力。-65℃可存活数月至数年。该病毒只有人类中发现,但可在猴、鸡胚羊膜和各种人和猴的组织培养中增殖。猴对本病最易感。该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
相关文章
-
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的原因关于腮腺炎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其中病毒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是口水,当我们接触到这些的时候,尤其是在我们抵抗力低下的
-
流行性腮腺炎有哪几个时期?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很多人在年轻时都曾经患有过。腮腺炎会导致腮腺肿胀,伴随发烧等症状,严重影响咀嚼功能。
-
流行性腮腺炎是怎么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腮腺炎病毒属于核糖核酸类型的病毒,与副流感、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有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疾病。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RNA)类型,1934年首次从患者的唾液中分离出来。该病
-
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疾病。腮腺炎病毒与副流感新城、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核糖核酸类型,它的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