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及日常预防

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及日常预防

细菌性痢疾是多发于夏季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广,传染速度快,对*的危害也极大,感染者不及时救治容易引发严重后果。细菌性痢疾病毒主要存在于传染源之中,经由媒介传播,预防细菌性痢疾就必须对传染源进行处理。

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主要有:

(1)急性病人:急性菌痢病人的腹泻,可以促使病原体的排出,并在外界环境中大量传播,腹泻次数愈多,排出的病原体也愈多,流行病学上意义很大。除了确定病人外,还应注意一般肠炎病人中也可能有大量菌痢病人,如不注意往往误诊为“肠炎”,因此必须登记此类病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2)慢性病人: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病人,其特点是时好时发,慢性病例不但在流行期间,维持一定发病水平,且能成为下一次夏秋季疫情上升的基础。

(3)带菌者:特别是饮食行业及托幼机构中保育员的带菌者,所起的传染作用很大,不容忽视。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需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来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注意水源卫生和饮食卫生。教育群众喝开水、不喝生水;在疫区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做熟后再吃,慎用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在疫区不要参加婚丧娶嫁等大型聚餐活动。应加强包括水源、饮食、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及其孽生地在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即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切实落实食品卫生管理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对重点行业人群应每年进行卫生知识或强化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医疗单位对患者做好隔离、消毒知识宣传,落实各项消毒措施,患者专用厕所应做到每日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事项

1)饮食上注意少吃生冷,病情较重者应采用少油、少渣、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豆浆、蛋汤、瘦肉末、菜泥等,设法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2)不要过于劳累,腹部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因降低身体抵抗力会使病情加重。要进行力所能及的各种体育锻练,以增强体质,如散步、体操、气功、打太极拳等。

3)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为提高疗效,也可采取保留灌肠的方法给药,每天治疗一次,一般在使后或以上区前进行。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夏季多发的传染性疾病,由于既有很高的传染性,因此预防工作极其重要。本文主要介绍的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和预防措施,希望能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也希望细菌性痢疾从此远离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