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

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

细菌性痢疾疾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节,由于饮食不洁所致。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及便脓血为特征。那么对于细菌性痢疾疾病应该要如何进行治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看一下吧。

临床分型:

1.普通型:高热骤起,可有一次性惊厥,大便含脓血或粘液,腹痛,里急后重。

2.中毒型:高热骤起,意识障碍,反复惊厥,面灰肢冷,可迅速发生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3.慢性型: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

化验:

1.大便镜检见成堆脓细胞或红、白细胞,白细胞高倍视野10 个以上,可结合临床诊断。如临床怀疑中毒性痢疾而未有腹泻者,可用冷盐水灌肠取标本,反复检查。2.大便培养:50%~60%阳性。

3.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中医认为是湿热疫毒之邪、聚扰肠中,造成气血瘀滞。气滞则里急后重,血瘀则便下脓血。如疫毒深重,可窜入营血,内陷心包或引动肝风,可出现闭脱危候。

1.湿热痢(急性典型菌痢):

主证:下痢赤白粘冻,腹痛,脓血粪、量少但次数多,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有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行气解毒。

方药: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

白头翁10 克,葛根12 克,秦皮10 克,黄柏8 克,黄连5 克,木香5克(后下),槟榔10 克,黄芩10 克,甘草5 克。

方解:葛根、黄芩、黄连、甘草解表情里;合白头翁、黄柏、秦皮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加木香、槟榔行气以除后重。

加减法:脓血多加地榆10 克、桃仁8 克、赤芍8 克、丹皮8 克;腹痛甚,加积实10 克、元胡8 克。

2.疫毒痢:中毒性菌痢,迅速发展成为中毒性休克。

主证:发病急骤,高热,寒战,烦躁,抽搐,神昏,或下腥臭脓血便,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泻火解毒凉血,开窍熄风。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黄连5 克,黄芩8 克,黄柏6 克,秦皮10 克,赤芍6 克,银花10 克,丹皮6 克,白头翁12 克,富蒲5 克,钩藤10 克。山枝5 克。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山枝、银花泻一切火热而解毒;秦皮、白头翁、丹皮、赤芍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菖蒲、钩藤开窍熄风。如见突然面色苍白、青灰,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微欲绝,并见高热,抽搐,昏迷,呼吸不匀,为内闭外脱,可用独参汤或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或参附汤,调服安宫牛黄丸,待病有转机后,用上法治疗。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对于细菌性痢疾疾病的一些治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借鉴,广大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能用食疗的治疗方法,尽量使用食物治疗,这样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很有益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