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伤寒 > 伤寒常识

对于伤寒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对于伤寒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伤寒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患者是患上了这种疾病,家属朋友想要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那么就一定要确定患者的症状表现,这样才能够帮助患者制定对症治疗的护理措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对于伤寒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吧!

(1)休息:急性期-恢复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热退后1-2周,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监护:发热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低纤维流质或半流无渣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多饮水。热退后仍应低渣饮食,避免过饱。食应循序渐进;整个病程,忌生、冷、硬、不易消化食物,有腹胀忌糖和奶类食物。检查家属带来的食物。

(3)对症护理:发热、腹胀、便秘等

(4)加强基础护理

(5)注意用药后的作用和副作用

(6)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协助处理并发症。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饮食等护理,以预防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8)按消化道疾病隔离。病人集中一个病区,固定患者使用的卫生间、水龙头以及活动场所,凡病人接触过的物品都必须清洁消毒,用过的物品都须消毒或焚烧。

(9)隔离期:体温正常15天;或每隔5天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周。

伤寒的分类

(1)小儿伤寒:小儿伤寒的临床过程表现不典型,年龄越小越不典型;年龄越大,则越接近成人的疾病表现。婴幼儿伤寒,起病急,病情重。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常见,常出现不规则高热,伴惊厥,脉快。玫瑰疹较少见。外周血象白细胞数增高。常伴发支气管炎或肺炎。学龄儿童则多属轻型或顿挫型,与成人表现近似。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相对缓脉少见,白细胞数不减少。肠道病变亦较轻,肠出血与肠穿孔并发症也较少。

(2)老年伤寒:症状亦不典型,发热不高,虚弱明显。易并发支气管肺炎与心功能不全。持续的胃肠功能紊乱,记忆力减退。病程迁延,恢复缓慢,病死率较高。

(3)轻型:发热在38℃左右,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3周即可恢复。症状不多,缺乏典型伤寒表现,易致误诊和漏诊。儿童病例不少见,亦可见于病前曾接受过伤寒菌苗预防接种者,或发病早期已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者。

(4)顿挫型:起病较急,近似典型伤寒表现,但在1周左右发热等症状迅速消退而痊愈。

(5)暴发型(重型):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病情凶险,发展快。畏寒,高热或过高热,腹痛,腹泻,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鼓肠。亦可并发DIC等。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抢救,仍有可能治愈。

(6)逍遥型:全身毒血症状轻,病人常照常生活、工作,不察觉患病。部分患者则可突然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而就医。

(7)迁延型:起病初始表现与普通型(典型)相同,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发热持续不退,可达数月之久,弛张或间歇热型,肝脾肿大亦较显著。伴有慢性血吸虫病的伤寒病者常有此型的表现。这种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不甚满意,有时需配合抗血吸虫病治疗才能控制病情。

虽然说伤寒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大家对这种疾病的了解并不太多,所以专家就专门针对这种疾病的患病类型为我们进行了讲解,也希望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能够通过自身的症状,来帮助自己确定患病类型,以便能够帮助自己进行对症治疗,让自己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