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的交流

无声世界的交流

在聋哑人的世界里,手语和助听器是他们表达喜怒哀乐最主要的方式。

手语是聋哑人的交流工具。“聋者以目代耳,哑者以手代口。”自古而然并在千百年聋哑人的交流实践中充实着、完善着和发展着。在今天,残疾人追求平等和尊重已逐渐成为世界潮流,这个特别的群体越来越广泛地被社会所接受和重视。自然而然,作为聋哑人交流的工具——手语也被日益重视着,研究和改进聋哑人手语就成为聋人事业最重要、也是最长久的任务之一。

手语是一种视觉性语言,它是给受话者看的而不是听的。尽管人类书面语言也是通过视觉传递文字信息,但就人与人面对面交流而言,人用嘴巴只能讲出字音,这个字音并不是字的形态结构的直接表述;书面文字亦是一种特定的抽象符号,也不是所述事物的具体形态。手语恰恰相反,以手势的摹拟表达特定的概念和内容,受话者用视觉接受其所传递的信息,直观而了然。

手语是一种形象性语言。尽管手语的表达或多或少地掺杂着人的抽象思维,但它的语言特色是以双手摹拟表现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为主的,其与健听人使用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抽象性有着显著不同。手语是人类语言的另一体系,是抽象性的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形象性的反补,它的存在发展和丰富了人类语言大家族。正像当代口头语和书面语是人类抽象性语言发展的最高阶段一样,应该说当代手语也是人类形象性语言发展的最高阶段。

手语是一种表演性语言。精通手语的人都知道,如果手语单单以手势交流,它的表达肯定会受到限制而变得枯燥乏味。其实手语的运用本身总是无形地调动着人的其他辅助表达手段,如做口型,对方对手语表达的内容就更易明白些;如加大表情,对方会感到手语更加生动;如再加上体态语言和对事物的摹拟,会使手语更加引人更加形象。因此手语的表达必须与口型、表情、体态语言和对事物的摹拟结合起来,具备口头语和书面语不具备或较少具备的摹拟性和表演性。 

通过对聋人可以选用的多种交流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到,在聋人通常采用的诸多交流方式中,手语仍然是最主要、最便捷、最容易为聋人所接受的、也是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主要方式。即使在当今科技发展己出现方便聋人的图文传真、聋人电传通讯装置( TTY , TDD )条件下,甚至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借助智能化电脑的语音文字电子转换装置,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弊端,无法替代手语或取代手语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