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越简化越有利于血压达标
■编辑说话
10月8日是第12个全国高血压日。日前,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国高血压联盟两大权威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在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达标率为31.1%。聚焦近七成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专家指出,服药越简化,患者的依从性越好,越有利于血压达标。
■血压达标率在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危害越来越重视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卒中的50%~60%,心肌梗死的40%~50%的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作为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过700万例,并已成为人类居主导地位的死亡风险因素。据流行病学资料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者300万人。每年主要心脑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1300亿元,其中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达366亿元。
中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是我国首个跨地区、跨医院、跨科室的大规模高血压治疗现状调查。上一次公布我国高血压普查数据是在2002年,当时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是6.1%,已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为25%,此次中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填补了7年来我国高血压相关流调数据的空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强调:“此次调查深入剖析影响血压达标率的因素,为我们寻求提高高血压达标率的有效策略,切实减轻因高血压造成的死亡风险和社会负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服用的降压药越多,越会造成漏服,漏服可使达标率降低七成
胡大一教授说,在降压问题上,患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往往都需要终生治疗。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来说,其疗效会大打折扣。此次调查中发现:经常漏服药物(一周漏服次数≥3次)的高血压患者,比从不漏服药物的患者血压达标率下降72%,其背后原因主要来自于,服用药物越多,漏服可能性越大,且多种药物的副作用及经济因素迫使患者无法承受而自行减量。调查结果同时显示:超过50%的患者在服用2种到5种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超过40%的患者存在漏服现象。胡大一教授强调,“如果一片药能拥有多药的疗效,同时安全性又好,将会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胡大一教授指出:患者依从性和药物疗效是此次调查所揭示的影响血压达标率的两大关键因素,这对于我们在临床上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目前,全球高血压治疗的新趋势也是应用具有强化、简化、优化等特点的单片复方制剂,以满足患者对药物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的多种需求。比如:具有强化特点的单片复方制剂可将血压控制率大大提高。研究证实,缬沙坦/氨氯地平的单片复方制剂用于单药治疗失败的患者,治疗16周可使90%的患者达标。而且,研究还证实,相比利尿剂的组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的复方制剂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单片复方制剂每日只需一次一片,减少了漏服或忘服药的问题。
■提高血压达标率,依然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的血压的达标率呈上升趋势,但仍然有将近七成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还未达标,尤其是那些伴发冠心病、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更低。强效降压药和服药方式固然很重要,但关键还要看高血压患者本人。胡大一教授说:“一提到改变生活方式,许多人的感觉是:很重要,很困难,很痛苦。但改变生活方式对血压达标确实很重要,像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增加血压达标率,肥胖患者减体重也有助于提高血压达标率。”
胡大一教授认为,此次调查初步结果分析提示,可以通过以下因素提高血压达标率。一、加强患者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教育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积极自测血压;一个月就诊一次。二、使用更强效降压和改善依从性的药物,如新型复方降压药等。
10月8日是第12个全国高血压日。日前,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国高血压联盟两大权威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在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达标率为31.1%。聚焦近七成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专家指出,服药越简化,患者的依从性越好,越有利于血压达标。
■血压达标率在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危害越来越重视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卒中的50%~60%,心肌梗死的40%~50%的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作为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过700万例,并已成为人类居主导地位的死亡风险因素。据流行病学资料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者300万人。每年主要心脑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1300亿元,其中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达366亿元。
中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是我国首个跨地区、跨医院、跨科室的大规模高血压治疗现状调查。上一次公布我国高血压普查数据是在2002年,当时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是6.1%,已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为25%,此次中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填补了7年来我国高血压相关流调数据的空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强调:“此次调查深入剖析影响血压达标率的因素,为我们寻求提高高血压达标率的有效策略,切实减轻因高血压造成的死亡风险和社会负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服用的降压药越多,越会造成漏服,漏服可使达标率降低七成
胡大一教授说,在降压问题上,患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往往都需要终生治疗。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来说,其疗效会大打折扣。此次调查中发现:经常漏服药物(一周漏服次数≥3次)的高血压患者,比从不漏服药物的患者血压达标率下降72%,其背后原因主要来自于,服用药物越多,漏服可能性越大,且多种药物的副作用及经济因素迫使患者无法承受而自行减量。调查结果同时显示:超过50%的患者在服用2种到5种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超过40%的患者存在漏服现象。胡大一教授强调,“如果一片药能拥有多药的疗效,同时安全性又好,将会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胡大一教授指出:患者依从性和药物疗效是此次调查所揭示的影响血压达标率的两大关键因素,这对于我们在临床上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目前,全球高血压治疗的新趋势也是应用具有强化、简化、优化等特点的单片复方制剂,以满足患者对药物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的多种需求。比如:具有强化特点的单片复方制剂可将血压控制率大大提高。研究证实,缬沙坦/氨氯地平的单片复方制剂用于单药治疗失败的患者,治疗16周可使90%的患者达标。而且,研究还证实,相比利尿剂的组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的复方制剂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单片复方制剂每日只需一次一片,减少了漏服或忘服药的问题。
■提高血压达标率,依然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的血压的达标率呈上升趋势,但仍然有将近七成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还未达标,尤其是那些伴发冠心病、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更低。强效降压药和服药方式固然很重要,但关键还要看高血压患者本人。胡大一教授说:“一提到改变生活方式,许多人的感觉是:很重要,很困难,很痛苦。但改变生活方式对血压达标确实很重要,像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增加血压达标率,肥胖患者减体重也有助于提高血压达标率。”
胡大一教授认为,此次调查初步结果分析提示,可以通过以下因素提高血压达标率。一、加强患者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教育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积极自测血压;一个月就诊一次。二、使用更强效降压和改善依从性的药物,如新型复方降压药等。
相关文章
-
女性身体保养与调理,需要了解这六个穴位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女性朋友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保养与调理,才能够保证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的,需要了解的这6个
-
头晕耳鸣是怎么回事?头晕耳鸣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那么你知道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头晕耳鸣这样的症状,保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才能够
-
女性坚持这6件事 调节内分泌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内分泌是自己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而由于现在女性的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很多女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分
-
女人气血虚亏的保健措施有哪些女人气血虚亏应该要多吃补气血的食物,阿胶和大枣具有补气血的作用,经常吃百合也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润肺清心的功效,
-
女性长期便秘如何调理便秘会造成人体内有毒物质的堆积,并且也会改善机体的免疫力,便秘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多吃蔬菜水果能够改善便秘,最好保持每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