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 从严还是从宽
老幼控糖,宽松一点
《2009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指南》指出,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者、儿童、有伴发病、糖尿病病史多年且伴有微血管并发症者,控糖不宜太严。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糖尿病科主任田慧教授介绍说,老人和儿童血糖本身不好管理。拿儿童来说,尤其是6岁以下者,由于身体反馈系统不健全及缺乏对低血糖的认知,常发生低血糖,且不能准确地表达。再加上小孩子贪吃好动,运动量、进食量无法预测,如果控糖太过严苛,很可能会让血糖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很多研究报告指出,低血糖会引起儿童智力受损,因此要尽力避免。
“如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一次严重低血糖,就可能抵消他一辈子控制血糖的益处”———这句话在美国糖尿病学界众所周知。老年人神经反应较迟缓,容易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即血糖已经很低,却没有心悸、冷汗等症状,有可能直接造成低血糖昏迷。
“老人、儿童不妨将控制血糖的标准放宽。”田慧说。《2009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指南》指出,小于6岁的儿童,糖化血红蛋白可在7.5%—8.5%之间;6—12岁儿童的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等于8.0%;13—19岁青少年的糖化血红蛋白值要小于等于7.5%。
对于60—70岁的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尚好,没有低血糖风险,也没有明显大小血管并发症,应尽量将各项指标控制到接近正常,即糖化血红蛋白小于等于6.5%,空腹血糖小于等于6.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mmol/l以内。
年龄在70岁以上的新发患者,即使身体状况良好,无并发症,也不应强化降糖。若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承受不了强化降糖引起的低血糖风险,上述三个指标达到7%—7.5%、7—9mmol/l及8—11.1mmol/l即可。如果已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损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达到9%、9mmol/l、15mmol/l就行。
《2009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指南》指出,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者、儿童、有伴发病、糖尿病病史多年且伴有微血管并发症者,控糖不宜太严。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糖尿病科主任田慧教授介绍说,老人和儿童血糖本身不好管理。拿儿童来说,尤其是6岁以下者,由于身体反馈系统不健全及缺乏对低血糖的认知,常发生低血糖,且不能准确地表达。再加上小孩子贪吃好动,运动量、进食量无法预测,如果控糖太过严苛,很可能会让血糖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很多研究报告指出,低血糖会引起儿童智力受损,因此要尽力避免。
“如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一次严重低血糖,就可能抵消他一辈子控制血糖的益处”———这句话在美国糖尿病学界众所周知。老年人神经反应较迟缓,容易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即血糖已经很低,却没有心悸、冷汗等症状,有可能直接造成低血糖昏迷。
“老人、儿童不妨将控制血糖的标准放宽。”田慧说。《2009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指南》指出,小于6岁的儿童,糖化血红蛋白可在7.5%—8.5%之间;6—12岁儿童的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等于8.0%;13—19岁青少年的糖化血红蛋白值要小于等于7.5%。
对于60—70岁的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尚好,没有低血糖风险,也没有明显大小血管并发症,应尽量将各项指标控制到接近正常,即糖化血红蛋白小于等于6.5%,空腹血糖小于等于6.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mmol/l以内。
年龄在70岁以上的新发患者,即使身体状况良好,无并发症,也不应强化降糖。若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承受不了强化降糖引起的低血糖风险,上述三个指标达到7%—7.5%、7—9mmol/l及8—11.1mmol/l即可。如果已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损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达到9%、9mmol/l、15mmol/l就行。
相关文章
-
女性身体保养与调理,需要了解这六个穴位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女性朋友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保养与调理,才能够保证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的,需要了解的这6个
-
头晕耳鸣是怎么回事?头晕耳鸣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那么你知道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头晕耳鸣这样的症状,保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才能够
-
女性坚持这6件事 调节内分泌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内分泌是自己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而由于现在女性的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很多女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分
-
女人气血虚亏的保健措施有哪些女人气血虚亏应该要多吃补气血的食物,阿胶和大枣具有补气血的作用,经常吃百合也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润肺清心的功效,
-
女性长期便秘如何调理便秘会造成人体内有毒物质的堆积,并且也会改善机体的免疫力,便秘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多吃蔬菜水果能够改善便秘,最好保持每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