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家如何科学调理女性月事

教大家如何科学调理女性月事

如何科学调理女性月事?月经就像女性的老朋友一样,每月按时的光临女性。然而,有些人的月经并非那么按时听话,总是有时有早,或多或少的。月经不调易导致皮肤变差,内分泌失调等现象。因此,女性应该及时的调理月经。然而,月经不调也分为好几种,要想调养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几种月经不调的调理方法。

月经好不好看肾气

健康女性一般到14岁左右会出现首次月经;而后几十年间也将与月经相伴。从某种程度上说,月经是反映女性身体状况的一面镜子,一旦月经出现异常,多意味着身体响起警报。因此,月经变化,女性绝不能掉以轻心。

人们常说的“月经不调”分为三类,即周期异常、经期异常和经量异常。正常的月经应该相隔28天,提前或延后不超过1周。如果相隔时间过短,称为月经先期,过长称为月经后期。经期异常主要指经期延长,正常月经持续3~7天,超过7天则是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有气血不调,通常经量偏少还会伴随经期缩短。在临床辨证中,多以月经的期、量、色、质,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综合考量。如果月经只是颜色不对,经期、经量都没问题,那就不必担心。

周期提前多因过劳

如果两次月经相隔时间总是不足21天或超过35天,又或者间隔时间不定,都提示身体需要调养。

月经周期不足21天,可由肾虚、气虚或血热造成,临床上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过度劳累或饮食失节最易伤气,进而导致月经来潮提前。血热者血流加快,也可能导致经期提前。除天生体质外,过量食用辛辣食物也会加重血热症状。月经周期超过35天,多因气滞、血瘀或痰湿引发,导致冲脉任脉受阻,致使月经不畅,经期延后。其根源以肾虚所致精血不足最为常见,所以调养时应注意补肾中精血,如多食枸杞、山药、黑木耳等。月经先后不定期多因肾虚或肝郁引起,两者常夹杂在一起,时有偏重。

一般情况下,血热者应注意少食辛辣食物;寒凝血瘀者则应保暖防寒;肝郁气滞者与情志有关,应注意缓解压力。

量少腹凉,保暖为上

一般的月经出血量应为20~60毫升,经量少于20毫升为月经过少,多于60毫升为月经过多。以卫生巾的用量大概估计,整个经期应不超过20片。 经量减少源于肾虚所致的精血不足,如身体存在血瘀或气滞问题,还会加重症状。一般来说,经量少以虚证为多,实证较少。受凉、房劳多度、大病初愈等都可能导致经量减少。针对不同情况,除补肾虚外,还应适度调整生活状态,如控制房事,通过适度运动锻炼、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等。

经量过多可能与气虚血热有关。气虚不能摄血,血热则会迫血妄行,容易出现经量增多的现象。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情况,经量多的调养方式各不相同,常用药物有白芍、槐花等。如果出血量过大甚至血崩,应考虑子宫肌瘤、血液病等原因。

经期疼痛活血化瘀

月经来潮时,经常会伴随各种身体不适,其中以疼痛最多见,比如肚子疼、腰疼等。不同疼痛位置和类型,通常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肚子疼是痛经的最典型表现,这多因气血不和所致,除感觉疼痛外,还会有小腹坠胀之感。每个人的疼痛阈值不同,如果觉得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可不必担心;反之则要引起注意。中医讲,不通则痛,痛经的原理也在于此。如果有胀痛感,表明气滞;刺痛明显,多为血瘀;感觉绞痛,可能是寒凉所致的血瘀。对付痛经,中医多采取活血化瘀之方,如桃仁、红花、没药等。其中,没药由于兼有止痛作用,效果可能比前两者更好。如确认是因气滞引起,有些人可服用逍遥丸。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导致的痛经,都应该先咨询中医师再对证用药,不可自己随便使用。

另外一种常见症状是腰痛。月经期间的腰痛可能与肾虚血瘀有关。此时建议在补肾的基础上通过活血化瘀来缓解不适,例如用山楂、玫瑰等中药代茶饮。

月经不调是妇科疾病的先兆,女性不容忽视。但是,月经不调的情况也多样百出,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理,这样才能够取得最佳效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经期应该注意饮食健康,避免吃生冷辛辣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