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岂能"靠天灾吃饭"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264个样本城市慈善收入为212.02亿元,较前年241.19亿元有所减少。官方解释称与全国的慈善捐赠收入减少原因相似,主要是去年灾难较少。
作为一个有扶危济困传统的国家,大灾大难是一个无声的动员令,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民众的捐助热情,从而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受灾受难人们的援助。但是,应该看到,由灾难所激发的捐助热情,靠的不是慈善组织的魅力,而是面对灾难时,人性中感同身受的“在场感”,这正如邓恩那句广为传颂的名言,“谁都不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
灾难较少时,慈善捐款就相应减少,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慈善捐助是在“靠天灾吃饭”,诉诸的是对灾难的人性悲悯。2011年,《中国慈善家》杂志曾做过一期“寻找慈善新动力”的封面文章,正如其提出的观点,“谁也不希望看见慈善业的每一步发展总要以灾难为前提,灾难本身的非常态性注定了它所带来的动力只能很短暂,而中国所须达到的慈善业态,应该是健康且可持续的。”
真正的慈善,诉诸的动力来源是每一个人内心的善念,它既不需要悲悯凄苦的大灾大难作为基础,又不应该需要当事人有多么激动的情绪作为支撑,而应当内化为一种普通人的理念,即慈善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壮举,而是社会互帮互助传统的制度化体现,需要进入常态化的运作轨道,对多元社会问题进行理性关注。
然而,这种真正的慈善,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可这恰恰是现阶段我国很多慈善组织最大的软肋。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愿意参与慈善事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公众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捐助感受到互助的温暖,也就是说,慈善若要吸引公众的参与热情,必须有一种公开透明的制度机制来保障这种互助的温暖不因层层不透明的运作而被降温。当我们的慈善事业还停留在“靠天灾吃饭”的水平上,说明我们的慈善事业离现代慈善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
六种改变也可能是精神疾病生活中因为很多因素我们的行为习惯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很多情况下对于一些改变我们往往不放在心上,但是当出现下面要讲到的习惯
-
孩子爱玩手机如何是好现代的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快速适应能力都比我们要强很多,很多我们需要尝试很久才能掌握的电子产品,他们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
-
面部吸脂手术是否会影响到面部的表情脸是给人直观印象的第一张名片,因此有个姣好的面容成了很多人的追求,而脸长得太胖困扰着很多人,因此在整容领域就出现了面部吸
-
燕窝的保存方法 泰国印尼燕窝的区别生活中很多人在身体欠佳时都会吃一些燕窝,因为燕窝是十分进补的食物,除了一些常见的国产燕窝外,印尼燕窝和泰国燕窝最近几年也
-
警惕养生高端牛奶 其实都是骗人的最近忽然流行起来一些养生牛奶,例如猴菇牛奶、海参牛奶……近日,记者调查时发现,有些所谓的高端养生牛奶根本不能称之为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