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健康提醒

长期熬夜将增加心脑血管病和痴呆发生率

长期熬夜将增加心脑血管病和痴呆发生率

我们*,一生当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从睡眠中度过的,所以说,睡眠,是我们生命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生理过程。在睡梦中,我们的身体得到休息、复原或生长,神经系统功能得到调整,让记忆得到巩固和强化,让我们在第二天的工作生活中精神更加饱满,思维更加敏捷。睡眠是健康重要的组成部分,睡眠不足会导致工作学习能力下降,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长期睡眠不足也可引起肥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痴呆的发生率。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让我们都来关心关心睡眠,也许并非只为应这节日的景。

失眠都是神经衰弱造成的吗?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这在脑力工作者中尤为明显,要么难以入睡,要么睡了容易醒或多梦,睡眠质量极差。许多人都把失眠归咎为神经衰弱,实际上两者并不能画上等号。其实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生活工作的环境改变可引起失眠,如时差影响、工作时间由白班变夜班、或改变居住地等,身体重新适应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可发生失眠。其次,过度情绪波动如大喜大悲等以及不良习惯如睡觉前喝咖啡等均会导致失眠;另外一些疾病也会引发失眠,例如伴随着打呼噜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其表现就是睡觉时间断“憋”醒;心肺疾病导致胸闷、呼吸困难,前列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导致的夜尿增多,以及身体疼痛不适等症状都会使睡眠变差。另外,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如甲状腺素、阿托品、强的松、抗菌素、利尿剂等。可见,导致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疗时一定要辨清病因,有的放矢。

我只是睡不好,

为什么要看心理医生?

睡眠障碍的发生往往与患者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紧张、抑郁、焦虑等情绪使得他们的精神无法放松,即使躺在床上也在思考、担心、烦恼,这样怎么能睡好呢?另一方面,长期失眠若不进行有效合理的干预,也容易导致或加重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不仅使人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且会导致多疑、敏感、易怒,缺乏自信,影响其社会人际关系。所以,治疗纠正睡眠障碍时,必须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治疗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