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健康提醒

五种方法远离看病风险

五种方法远离看病风险

某些人被医院确诊为癌症,全家人都跟着担惊受怕,化疗放疗都做了,最后一检查,原来所谓的“癌细胞”根本是虚惊一场;或者相反,去医院检查时一切正常,但患者竟一年后发现是癌症晚期而死亡;本应是左腿手术,医生却误切除了患者的右腿……这样的事近年来屡见报端。人们不禁奇怪,为什么误诊、漏诊屡屡发生?专家指出,资料显示,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门诊误诊率为50%;住院做过各种检查后的误诊率为30%。甚至有人说,只要当医生,没有不误诊的。在美国,误诊率更高,达到15%—40%,英国的误诊率为50%左右。如此多的误诊、漏诊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们究竟有没有办法避免?

疾病中癌症误诊率最高

在所有疾病中,癌症是最容易被误诊的。这是哈佛大学针对美国大量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而在所有癌症中,最易被误诊的又是乳腺癌和直肠癌。在美国,6%—16%的乳腺癌因医生误诊或漏诊而耽误治疗。此外,还有一些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疾病,如中风可能被误诊为眩晕、偏头痛或内耳疾病,心脏病发作有可能被误诊为压力或恐慌,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可能被误诊为抑郁症……

据英国报道,25岁的AA自8岁起就被医生诊断为某种癌症,经过漫长的化疗及手术后才发现被误诊,不仅耽误了她真实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而且导致她终生失去生育能力。这一事件,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误诊丑闻。

误诊、漏诊的危害并不限于此。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指出,一半的误诊、漏诊都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专家也说,在中国,脑肿瘤的误诊率在70%左右,甚至高达100%。无论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的病变都能引起头痛、头晕,而CT和核磁共振不能检查出功能性病变,只能依靠医生的经验做判断。一旦判断不出来,病人就面临着延误治疗、加快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