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健康提醒

中药治胃,应辩证选药

中药治胃,应辩证选药

许多人在胃部来犯时,急急忙忙去药店购买中药,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辩证。相信有不少人在没有得到中医的辩证后,仅凭自己的症状及药品说明书的介绍,而胡乱选购自己看着“合适”的中成胃药,但真的合适吗?中医指出,中药治胃,应辩证选药。

专家指出,自街上药店随处可见后,许多人告别了以往去医院诊断看病拿药的环节,跳过了诊断,直接去药店买药,看似方便,但治疗反而大打折扣。

而胃病,从中医辩证思路来看,可分为胃阴虚证、食滞胃脘证、胃寒证、胃热证等。

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食滞胃脘证,是指食物停滞胃脘不能腐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胃素弱,运化失健等因素引起。

胃寒证,是指阴寒凝滞胃腑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腹部受凉,过食生冷,过劳倦伤中,复感寒邪所致。

胃热证,是指胃火内炽所表现的征候。多因平素嗜食辛辣肥腻,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所致。

每种证型临床表现是有所区别的,对应的治疗药物上也是不同的,如不按中医辨证治疗思路随意选购中成药,比如说,如把本该用来治疗胃热证的凉药,例如三九胃泰颗粒用在了胃寒证(本应用温热药,如温胃舒颗粒)身上,无疑“雪上加霜”,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有进一步加重危险。

为此,中药治疗胃病,虽在很多人看来相比于西药来说,去病根,还养胃,副作用也小,但缺少辩证环节,选药错误,也会惹来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