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健康提醒

生吃淡水产品当心肝吸虫

生吃淡水产品当心肝吸虫

日前,有媒体报道广州将全面禁止餐饮企业制作、出售供生吃的淡水水产品。广州市卫生局的官员指出,叫停生吃淡水产品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市民进食后会感染肝吸虫。据了解,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对*的危害能潜伏多年,不仅能引起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严重的还会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报道见报后,不少曾经进食过淡水水产的市民致电本报,他们担心地询问:“只吃过一次鱼生也会感染肝吸虫吗?”“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肝吸虫病该怎么检查?”

吃一次鱼生也可能“中招”

广州市民陈先生一向喜欢吃鱼生,两个月前,平时很少生病的陈先生出现了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可吃了几天感冒药都不见好转。为此,陈先生到医院求诊,结果被诊断为肝吸虫感染。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胆管、胆总管和胆囊都被虫卵占满了。患有肝吸虫病的人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常见体征有肝肿大,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肝癌,甚至死亡。

肝吸虫病感染的初期病变并不明显。重度感染并经过相当长时间后,可以引起胆管阻塞,胆汁滞留,还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虫卵一般可在*内寄生十几、二十年。”此外,肝吸虫感染与胆管上皮癌、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有些市民以为只吃过一次鱼生没那么容易感染,但实际上感染肝吸虫病的关键并不在于吃鱼生的次数,关键是你吃的那条鱼本身有没有这些寄生虫,如果有,哪怕只吃过一次也可能‘中招’。”李瑜元说。据了解,据广东省卫生厅的数字显示, 从1990年至2004年,广东肝吸虫感染率上升了182%,而2003年广东省对肝吸虫病流行学调查显示,全省人群肝吸虫感染率为5.36%,根据人口总数估算,感染者现在已经超过500万人。 还有调查表明,广东的淡水鱼虾感染肝吸虫比例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