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健康提醒

冬季保健注意保护好你的脚

冬季保健注意保护好你的脚

有害物质沉积足底 脏器好坏都有反映

人们常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健身先健足,足健体自壮。”可以说,脚是反映*健康的晴雨表。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表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此外,脚是*第二心脏,脚掌上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是*的保健“特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罹患脚病,在成年人中,脚病患者的比例更高达3/4。其中超过60%的脚病为脚癣或灰趾甲。根据生物全息理论,*的各个内脏器官都在脚上存在相应的信息。当*感觉不适时,在相应的脚部敏感位置上就可能出现颗粒、条束、硬结、压痛等异常现象。

脚与大脑。脚离大脑虽然最远,但脚通过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存在特殊联系。脚的刺激量不够,会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去平衡,导致失眠多梦,精神紧张。

脚与血液循环。脚远离心脏,脚部的血液循环也因此成为全身血液循环过程中最难的部分,脚部循环不好,易引发静脉曲张、动脉栓塞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脚与*毒素。体内代谢产生的许多毒素极易沉积于脚部,产生许多病症,如乳酸、酚类、芳香族胺类沉积会导致身心疲惫、乏力,精神萎靡;尿酸沉积会导致痛风、水肿。

脚与病菌:细菌、真菌易于脚部滋生,除导致脚气、脚臭外,还与许多生殖器方面的感染性病变有密切关系。

脾虚脚冷 血栓脚麻

脚凉、脚痛、脚抽筋……这些小症状可能每人都出现过,但没引起重视。实际上,这可能与身体其他器官的衰老和疾病相对应,应该及时预防和调理。

手脚冰凉。脾胃虚寒、血液循环不畅、运动量太少都容易造成。如果同时指甲变成紫红色的话,则可能是糖尿病、动脉栓塞的早期征兆。对策: 台北医学大学某医院针伤科主任陈萍和认为,加大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多吃温补脾胃的食物是解决办法。每天用40摄氏度的温水泡脚20分钟,喝热茶,都有改善作用。

脚抽筋。台湾某医院足踝外科主任朱家宏指出,如果睡觉的时候脚板抽筋,可能是白天站立姿势不正确引起的。较冷、缺钙、疲劳过度等原因,则可能引起小腿抽筋。对策:台北某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治医师赖晓亭建议,出现这些问题,睡觉时可将脚稍微垫高,还要注意保暖、补钙、选合适的鞋。

脚麻。如果脚趾头、脚板麻痛感严重,还有刺痛烧灼感,可能与糖尿病有关。如果脚的胀痛感多于麻木感,很可能是深静脉栓塞。对策:症状严重者,应立刻就医。

走路时脚痛。中年人脚后跟基本上都有块厚厚的脂肪垫,随着年纪渐长,脂肪垫萎缩,走路时脂肪垫被挤压到两侧,相对中间会变薄,脚跟着地时就会痛,且越走越痛。但如果早上起床落地就刺痛,之后症状减轻的话,则可能是腰髋骨位置不正引起的。对策:多做伸展、转动脚趾运动;矫正走路姿势。

袜口千万不能紧

脚掌上分布的汗腺与手掌上的一样丰富,因此,老年人要穿透气、排湿性好的鞋和袜子,才有利于脚汗的挥发。从质地上说,细菌在袜子上繁殖的速度依次为涤纶、锦纶、羊毛、棉纱和真丝袜。因此,老年人的袜子最好是羊毛、棉纱或真丝。

很多老人为了防止袜子下滑,喜欢穿袜口紧一些的,甚至脚踝部都勒出了红痕,对健康非常不利。脚踝是脚部血液循环的重要关口,如果袜口松紧合适,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流回心脏,倘若袜口太紧,会导致本该流回心脏的静脉血液淤滞在脚踝附近,使心脏负担加重,长久下去会引发高血压。买回来的袜子,如果袜口过紧,不妨借助熨斗给袜口“增肥”:找一块宽度适中的硬纸壳,将袜口撑起,在两面的袜口处轻轻各熨一下,这样,原本过紧的袜口就能宽松很多了。

轻松对付4种脚病

以下4种脚病,常见但又很困扰人,需特别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