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新知

会生气的人才会更健康

会生气的人才会更健康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感到焦虑烦躁不安的时候,是发泄还是隐忍,有时难免不由自主地,将怒气发泄在对方身上。甚至还会因为这样,破坏和对方的友情或关系。一旦陷入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可思议地,大部分的人都会一致认为,一定是对方做了什么,才破坏了彼此的关系。

 

 

 

 

 

<p 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随便发泄负面情绪

是他不理解我的心情、他根本不需要用这种态度跟我讲话等,内心开始自言自语,这即是认知疗法中的自动思考模式。我们不断地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对方不讲道理的部分。

在这种状态下,理所当然地,会在所有言行举止上,表现出生气的情绪。而承受情绪的对方,肯定会留下不愉快的记忆,因此,双方的关系可能会更加恶化,心情自然无法平静。

心,是在人与人的互动下才得以作用。人与人之间,如此重要的互动关系,不该因为内心的焦躁感,而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必须下工夫,学习无论因为什么事情感到焦躁、不悦、生气,也不将负面的情绪,直接发泄在对方身上。不随便发泄、或爆发生气的情绪在他人身上,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但从来不生气的人也不健康

不过,生气并非不好的情绪。我们的心,一定会受到喜、怒、哀、乐等情绪影响;一直保持欢乐的心情,或一辈子不生气,都是很不自然的事。然而,许多心中有烦恼的人,对于生气的情绪,总是表现得很压抑;而且,他们总下意识地在抑制生气的情绪。

例如,为了诉说自己的烦恼而传送讯息给亲友,但过了好几天,对方一点回音也没有,大多数人对此都会感到愤愤不平。但是,传送诉苦的讯息给亲友,如果过了好几天都没有回音,不是应该要先担心对方是否发生了什么事吗?等确认对方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只是单纯没有回覆,再感到生气也不迟吧?

爱生气的人,最常诉说的是悲伤。他们会想对方一定觉得我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而感到沮丧。内心感到疲惫时,往往容易陷入自我责备的模式中,开始责怪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因此感到悲伤及沮丧。怨怼自己或对方,并不能解决问题,过度压抑生气的情绪,心情会更加难受。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事的时候该生气的时候还是不要忍,因为这样会让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差以至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