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新知

宝宝发烧更重要的是关注精神状态

宝宝发烧更重要的是关注精神状态

宝宝发烧是每个妈妈育儿过程中难免遇到的问题。民间有说法“没有不发烧就长大的孩子”、“孩子发烧一次长高一次”,朴素的说法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孩子发烧很常见,第二,孩子发烧不见得是坏事。这都挺有道理,不过话虽这么说,作为妈妈,面对孩子发烧却难免担心。当然,有些焦虑也是人之常情,但面对发烧,妈妈应该学会冷静处理,给宝宝比平常更多的呵护与照料。

只有我们对发烧的知识了解得更多,才能给宝宝更好的呵护与照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发烧的方方面面吧。

首先,孩子正常体温在36℃-37.3℃这个范围内波动

注意“波动”这个词,这意味着孩子正常体温不是在某一个固定值上。孩子的体温在吃奶或者运动后体温可能会升得略高,甚至达到37.8℃。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看上去很高兴,没有什么不适,休息一会后体温能下降,那偶尔一两次体温“超标”并不是异常,不能算做发烧。

其次,发烧并不总是坏事。

在儿科医生眼里,发烧通常只是*受到病毒细菌入侵或者是接种疫苗后的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这时发烧不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反而有助于提高机体抵御病原菌的能力,帮助孩子从疾病过程中恢复。

而对家长而言,孩子发烧尤其体温比较高的时候,家长常常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病情格外严重或者一定需要紧急处理。还有些家长误以为发烧会“烧成肺炎”、“烧坏脑子”,其实这些观念并无科学依据,只不过是长期以来非医学人士对肺炎、脑炎缺乏了解,以讹传讹造成的误解而已。

我们按体温高低把发热分为四类:

<38℃为低热;

38~38.9℃为中度热;

39~41.0℃为高热;

>41.0℃为超高热。

除了非常少见的超过41℃的超高热外,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本身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第三,体温高低并不与病情轻重程度完全相关

有的孩子即使轻微的感染或者仅仅接种疫苗也可能出现高热,而有些孩子病情虽然严重,也可能体温不高。

儿科医生一直强调:孩子的精神状态远比发烧度数更能准确反映病情轻重。

例如3岁的孩子发烧到39℃,但她的生活和平时没有两样,能吃、能玩、能睡,甚至在候诊时还和爸爸一起拍手唱儿歌。这样的孩子就没必要三更半夜把她从睡梦中叫醒赶去医院看急诊。

对于年龄小于6个月的孩子发烧,如果还伴有不愿意吃奶、没有精神烦躁不安,呼吸变得比平时急促等情况,家长就应该谨慎些。因为小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即使只有一点点发烧,也有可能病得很严重或者迅速变化,家长往往又不容易判断。所以这时应该及时寻求医生专业帮助,让医生帮忙寻找出发热的原因,再做针对性的处理。

评估孩子的精神状态并不像简单地拿体温计读数那样直观。新爸爸新妈妈您也许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经验,会怀疑自己照顾孩子的能力;或者即使您觉得自己之前把孩子照顾得不错,但对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是充满困惑。

1。宝宝发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一直持续还是反反复复?上一次测量体温是什么时候?

2。退烧期间宝宝看上去怎么样?和平时差别大吗?是仍旧开开心心玩耍还是没有心思做任何事情?

3。宝宝眼睛是否有神?当你拿出他喜爱的玩具时,他还会盯着看并要求玩吗?

4。针对宝宝发烧的情况,你有没有采取过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吗?

5。 除了发烧,宝宝还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吗?宝宝的日常生活有没有因此受到明显影响?

6。家里还有哪些人也担心宝宝的状况?他们是否需要我的安慰和支持?我怎样做才能减轻家人的担心?

相信您回答完这些问题,您心里便会明朗很多。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别因焦虑而忽略了您作为父母的直觉和判断;当您拿不准主意时,及时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最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