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新知

全面认识成人急性腹泻

全面认识成人急性腹泻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椐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腹泻病的致死率高居各种疾病的第四位,其中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20年前有人统计30年内全球急性腹泻患者达7.4亿例次,每年全球有500万人死于急性腹泻(51%是74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发达国家,成人腹泻症的发病率约为每人每年0.5-2.0次。在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国家,成人腹泻症的发病率远远超出该数值。

腹泻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腹泻的分类有许多种,但为便于指导治疗,一般将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种,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急性感染性腹泻。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疾病有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性肠炎、霍乱、难辩梭状芽孢杆菌肠炎、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急性感染性腹泻多数是粪-口途径感染,但轮状病毒感染还可经空气传播。病原体引起腹泻的机制主要有三个:释放毒素,引起肠黏膜分泌增加;产生细胞毒,破坏黏膜完整性;不产生毒素,但可使黏膜的微绒毛萎缩(如轮状病毒感染)。由此可见,对于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治疗,肠黏膜的修护是重要环节之一。

对于治疗,病毒性感染粪便多为水样,量大,很少伴有腹痛,粪便检查无红、白细胞和隐血,可采用支持疗法和肠黏膜修护剂蒙脱石散(如思密达)治疗,无需应用抗生素。若患者伴有血性腹泻(最有可能是菌痢)、疑似霍乱并重度脱水,严重的非肠道感染(如肺炎)的儿童,联合抗生素是有益的。

总之,在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时,应当以预防为主,加强支持疗法(防止和纠正脱水,如口服ORS)。药物治疗原则上应当防止滥用抗生素现象的发生,尽量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应用相应药物,减少经验性使用,避免出现更多的抗生素耐药和不必要的花费。微生态制剂对调节菌群有良好的疗效,可用于防治特定类型的腹泻。而肠黏膜修护剂(如思密达)不仅可吸附、清除肠道致病微生物,还可有效修护肠黏膜,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腹泻,是成人急性腹泻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