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新知

急性感染性腹泻:合理应用抗生素

急性感染性腹泻:合理应用抗生素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它对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威胁绝不亚于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在腹泻领域也同样如此,近10年来抗生素使用带来的问题主要突现在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大肠杆菌的播散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出现。这些问题多数都是由于在急性腹泻治疗中抗生素滥用而引起的,所以我们应当对于这一现象予以重视,正确认识该如何在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中合理应用抗生素。

首先,要认清抗生素在腹泻治疗中的作用。在腹泻治疗中不应常规应用抗生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感染性腹泻中70%以上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同时,抗生素并非对所有的细菌感染性腹泻都有效,对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腹泻就无效。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治疗成本增加,有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耐药细菌的出现等问题。所以腹泻治疗中使用抗生素时要慎重。

其次,应当重视病原学诊断。应用抗生素前应首先行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和病原体检测,以便依据分离出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和调整抗菌药物。

第三,严格掌握感染性腹泻中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在细菌感染性腹泻中具有抗生素使用指证的情况包括: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属感染;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有人工假体者或伴有败血症的感染性腹泻;中/重度的旅行者腹泻或伴有发热和/或血便的腹泻等。

第四,临床上无法确定病原菌时可进行经验治疗,根据常见病原菌(比如血性腹泻很可能是志贺菌感染,旅行者腹泻多数是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引起)及其耐药性的监测数据,选用有效、经济、方便的抗生素治疗。

WGO指南中指出,对于儿童腹泻,通常不提倡使用抗生素,只有对于那些伴有血性腹泻(最有可能是菌痢)、疑似霍乱并重度脱水,严重非肠道感染(如肺炎)的儿童,使用抗生素是有益的;针对成人腹泻,应当考虑成本效益比、不良反应的风险、正常肠道菌群的抑制、诱导志贺毒素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等因素,慎用抗生素;而大量临床证据证实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思密达)可以显著缩短成人及儿童腹泻病程,改善病情;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推荐用于成人及儿童腹泻的治疗。

总之,在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中应合理应用抗生素,不该用抗生素时坚决不用,该用抗生素时用对、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