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新知

既病防变 治在发病之初

既病防变 治在发病之初

“治未病”是祖国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不仅是关乎疾病的科学,更是关乎健康的、科学的、超前的、先进的学术思想。“治未病”的含义如何?它从那几个方面阐释了防病、治病的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的专家又是如何实践的?寻医问药专家访谈,邀请河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中心郑瑞君主任医师为我们进一步介绍中医学的“治未病”理念及其临床应用。

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转变。

1.主持人:教授您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预防为主”,中医的防治原则始终贯穿着“治未病”的思想,那么,什么是“治未病”?“治未病”主要包含哪些内容?请您能给我们详细的谈谈。

郑瑞君专家:“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治未病”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医药学奉献给人类的先进和超前的思维,其实质就是“人人享有健康”。中医学在医学模式、理论特点和诊疗方法上,对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发展,是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是愈后防复。中医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时限和提高生活质量。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欲病未病态;三是已病未传态。因此,“治未病”就是针对这三种状态,具有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