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奏响养生的四乐章
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闷湿的季节,*容易感到不适。不过,若能借此炎热排毒养生,不失为最佳时机。
[饮食养生篇]
“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耳熟能详的中医观点,强调对于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其实就是重视养生。中医养生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中医养生素有“夏补三伏”之说,民间也有“夏令进补,冬天打虎”的谚语。饮食进补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应为三伏天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突出的特点就是“热”和“湿”。首先,要防暑湿。*出汗多,应常吃一些利湿消暑,养阴益气的食品,如绿豆、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其次,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迟钝,如果过食肥甘滋腻之品,则致损伤胃脾,影响消化吸收。因此,应多食荷叶、山药、薏米等健脾利湿的食物。此外,苦瓜、苋菜、丝瓜、西红柿等性寒凉,有清暑降火功效,宜适量进食。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祛火。西洋参性凉味甘,具有补气养阴、清火除烦、养胃生津的功效。石斛定神定志、滋阴清热,平时可以煮水代茶饮。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贪食生冷,更要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发生肠胃疾病。总之,三伏天的饮食应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的调养为主。
[起居养生篇]
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则产生相应的调节反应,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规律必须适应自然规律,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只有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协调的关系之中,才可能保持自然和谐与生态的平衡,也才能使自己久视长生,颐养天年。
首先,盛夏要避免大汗淋漓后突然进入温度低的空调房间,谨防得“空调病”。其次,这个时节防治“暑湿感冒”也很重要的。比如出现类似头疼、发热、四肢无力、舌苔厚重、没有胃口、腹泻,冷热交纵等,可选用藿香正气水来解暑祛邪。藿香正气水是运用藿香、厚朴等具备芳香挥发、升散作用的中药药物,把*内的湿热清除,恢复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行功能,男女老幼皆宜。另外,藿香正气水还可以防止长湿疹,防止小孩夏季长痱子,防止婴幼儿尿布疹,防止晕车,防止中暑等多种用途。
[运动养生篇]
三伏天,我们应停止一切剧烈活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贪凉久居空调室内,要常走出家门,做适当的运动,比如练太极拳、游泳等,都能使机体在盛夏维持健康状态。“动而中和”是运动养身的原则,所谓“中和”就是要适中,要平和,过度和不足都无益于养身。言之“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冬病夏治篇]
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制定的我国中医传统特效疗法。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皮毛开泄,此时顺时就势,摄取阳气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以鼓舞正气,驱散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小儿感冒,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等。连续贴敷3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复发率。但要注意的是,局部皮肤有创伤、有发热、出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者、过敏体质者、妊娠期妇女、结核病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尤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谨慎选择。
不同的季节大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保养,让自己的身体健康有活力!
-
一天中有哪些保健养生的好习惯?一个人要怎样变得不浮躁?一天中有哪些保健养生的好习惯?
-
白领的通病,常抡胳膊 ——肩颈不再疼!当今社会属于大经济时代,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长久的“白领式”工作,于是长期面对电脑、坐姿不良引发的肩颈疾病的问
-
关于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您所关心的都在这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分别于3月17日和4月14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会上权威专家解答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相关信息。
-
痔疮是会呼吸的痛 治疗外痔用什么药?稍有不慎,痔疮这种讨厌的疾病就可能缠上任何一个人。不管男女,都可能中招。而且有“痔”不在年高,年轻人喜欢坐在电
-
得内痔吃药有用吗?直达患处,药效更直接!如今,得痔疮的人可不少,而在痔疮的种类中,得内痔的居多。想知道得了内痔怎么办,患内痔吃些什么药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内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