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动防猝死 莫从健身走向丧身
运动员从“健身”走向“丧身”,给我们敲响警钟!事实上,运动猝死不仅发生在运动员身上,在现实生活中,因健身而猝死的事例也常见诸媒体和生活中。
如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就猝死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因此,我们不得不提醒人们,运动锻炼要讲科学,莫让健身之乐变成丧身之惨!
适当掌握运动量
运动量是指运动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由强度、时间、密度及运动项目等构成。由于各人的性别、年龄、体质、健康状况等不完全相同,所以运动量也要因人而异。健身效果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因为运动量过小,健身效果甚微。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长此下去就会超过*生理负荷的极限不仅达不到增强体质的健身目的,往往还会对运动者的健康有不利影响,甚至发生猝死。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运动量是否掌握得当,应以运动后的疲劳能够较快恢复为准。具体说,是指运动后经过一夜的休息,次晨仍然能以较好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并能再次轻松地参加训练或锻炼。放长一点儿说,本周运动锻炼所产生的疲劳,不会带到下一周。如果运动后所产生的疲劳到次日或数日后仍不能消除,就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减小运动量了。
此外,可以用某些指标来控制运动量。运动实践和运动医学研究表明,心率与运动强度存在着浅性关系和个体差异。心率一般可用计数脉搏代替,测量脉搏是最简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机体情况的一个指标。通常把最大强度时的心率称为最大心率。
运动强度以运动后的心率计算:
大强度≥最大心率×80%以上;
中等强度=最大心率×(60%~80%);
低强度≤最大心率×60%以下。
总之,掌握适当的运动量并持之以恒,才有利于保持比较理想的体力、精力及防病能力。因此,专家建议,每周3~5天,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活动,如快走或其他相当于步行6000步活动量的运动,就能达到运动效果。
-
一天中有哪些保健养生的好习惯?一个人要怎样变得不浮躁?一天中有哪些保健养生的好习惯?
-
白领的通病,常抡胳膊 ——肩颈不再疼!当今社会属于大经济时代,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长久的“白领式”工作,于是长期面对电脑、坐姿不良引发的肩颈疾病的问
-
关于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您所关心的都在这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分别于3月17日和4月14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会上权威专家解答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相关信息。
-
痔疮是会呼吸的痛 治疗外痔用什么药?稍有不慎,痔疮这种讨厌的疾病就可能缠上任何一个人。不管男女,都可能中招。而且有“痔”不在年高,年轻人喜欢坐在电
-
得内痔吃药有用吗?直达患处,药效更直接!如今,得痔疮的人可不少,而在痔疮的种类中,得内痔的居多。想知道得了内痔怎么办,患内痔吃些什么药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内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