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新知

夏练三伏 伏天锻炼可降低发病率

夏练三伏 伏天锻炼可降低发病率

古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当下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为何我们还要冒着酷暑进行锻炼呢?夏练三伏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意思是不管天气多冷或多热,都应坚持体育锻炼,这样才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

其实,在炎热的夏季,不爱体育锻炼的人,越是怕热越觉得热,越不活动,肌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就越差。在热环境下锻炼,能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体腺开放加速,散热能力得以提高,使肌体有更强的调节体温能力,所以很多专家提倡“夏练三伏”。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并非人人适合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对老年人来说,“夏练三伏”则就不太适宜了。 专家指出,众所周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其体内的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因此抗热能力远远低于年轻人。

中老年锻炼前要喝水

运动时间不宜长,运动强度不宜大,可根据自身体力强弱,选择柔和、动作缓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五禽戏、八段锦、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等,其中以散步最佳。

锻炼前要喝些水,出汗多的时候还要吃些水果或喝些果汁以补充钾。这是因为在高温环境中锻炼,*只能靠大量出汗来散热。出汗过多,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钾、钠等电解质也会随汗液流失,而人到中老年后或多或少会出现血管弹性下降,血黏度增加,如果此时不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极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和脑血栓形成。

中老年人运动时还要随身带些急救药品,如果出现头晕、心慌、胸闷或肢体麻木等症状,则要停止锻炼并及时上医院就诊。

青少年运动谨防中暑

三伏天也是青少年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品质的好机会。中小学生可利用暑假相对充裕的空闲时间,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

登山、慢跑等户外运动以及篮球、足球、羽毛球和游泳等运动项目,都非常适合中小学生。不过,青少年虽然身体条件比老人好,但也无须在烈日下逞能,踢足球、打篮球时间过长造成脱水、中暑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青少年锻炼应注意以下事项:1.夏天天气炎热,运动不必要太激烈,达到锻炼效果即可,运动后要注意及时补水,避免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2.注意安全,运动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按规定使用场地和器材,以避免不必要的运动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