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新知

入伏后天气潮湿闷热 要加强防暑防汛

入伏后天气潮湿闷热 要加强防暑防汛

今年的“三伏天”于今天(18日)正式登场,民间说的“暑伏”开始了。随着“三伏天”序幕的拉开,潮湿闷热天气开始正式登场,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与此同时,入伏之后,我国北方地区即将进入“七下八上”(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的主汛期,强降雨将会增多,防汛形势更加严峻。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是因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伏具体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每年初伏、末伏各占10天,而中伏则为10天或20天不等。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 “伏”。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每年三伏天时段长短不完全一样,如果中伏在立秋后结束,就是30天;如果中伏在立秋前结束,就是40天(中伏20天)。今年的三伏天共有30 天,7月18日~7月27日为头伏10天;7月28日~8月6日为中伏10天;8月7日~8月16日为末伏。

虽然已进入“三伏天”的初伏,但我国各地雨水仍然不断。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明后两天,阴雨天气将成为南方大部地区的主题,西北地区东部仍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强对流天气也时常造访,需要多加警惕。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西藏中东部、内蒙古河套地区、西南地区南部和东部、江南、华南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湖南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暴雨,需防范雷雨大风天气及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气象专家表示,阴雨天气推升了空气湿度,因此,今后一段时间闷热天气出现的概率将增大,闷热的感觉只会增强,不会消退。从目前的天气趋势来看,19日,南方地区的强降雨基本销声匿迹,20号之后,江南、华南会再次被“高温、高湿、高热”的“三高天”包围。

为安然度过“三伏天”,专家们提醒说,人们白天应尽量要减少户外活动,出门要打伞或戴帽子,户外工作者也要尽可能做好防护,防止中暑。此外,公众应多食用一些防暑降温且清淡的食品,例如绿豆汤、冬瓜汤、绿茶、西瓜等。另外,为了防止暑气入心,导致上火,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静。

好文推荐:

男人的精子对女人有好处吗? >>>

女人气虚体质表现及调养方法>>>

月经期间可以同房吗?月经后几天可以同房?>>>

办公室也能当“健身房”使哦>>>

嗓子哑怎么办 治疗小妙招>>>

让古代美女教你如何护肤养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