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新知

吃鸡蛋也存在误区吗?

吃鸡蛋也存在误区吗?

鸡蛋是大家公认的营养食物,但是你知道吗,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存在着很多吃鸡蛋的营养误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误区1:鸡蛋生吃营养高

其实,生吃鸡蛋不但营养难以吸收,还会损害健康。因为生鸡蛋内不仅存在很多病原体,蛋清中还含有抗生物素因子,它能干扰*对生物素的利用。

误区2:红壳蛋比白壳蛋好

不少人买鸡蛋只挑红壳的,认为红壳蛋营养价值高。其实,蛋壳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叫卵壳卟啉的物质决定的,它与其营养价值并无关系。

误区3:老人忌吃鸡蛋

由于鸡蛋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所以,在人群中一直流传着老年人忌食鸡蛋的说法。其实,胆固醇在*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只是在长期超过正常水平的情况下,才会对*产生心血管系统等损害。成年人一天的胆固醇建议摄取量为不超过300mg。就鸡蛋而言,以天天1个为宜,免得蛋白质和胆固醇摄取过量。血脂高的老人可以每周吃3次鸡蛋。

误区4:臭鸡蛋可以照吃

有一些人对臭鸡蛋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应当纠正的不良饮食习惯。我们先来看一看鸡蛋变臭的过程:当鸡蛋存放过久或有裂缝时,蛋清中的杀菌素就会渐渐消耗减少。通过蛋壳气孔或裂缝侵入的鸡蛋内部的细菌就能大量繁殖,产生甲烷、二氧化碳、氨和氮等。鸡蛋的臭味儿就是这些物质发出的。即便经过烹调,臭蛋中的胺类、细菌毒素、亚硝酸盐等仍然存在,食后会造成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臭蛋吃多了还会诱发癌症,因为亚硝酸盐和细菌毒素是人类致癌物。所以,鸡蛋变味后就不能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