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新知

胖不胖体内脂肪说了算

胖不胖体内脂肪说了算

胖不胖得由体内脂肪说了算,有的人看上去不胖,但内脏脂肪含量很高,是隐形胖子。日前,由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际*组成研究学会及中华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组成研讨会在杭召开。有专家认为,亚洲*重指数只要超过25,便可视为肥胖。

目前,我国肥胖人口达3.25亿人,增幅超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1982年,中国人口的7%被认定为超重,如今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超重者。专家认为,快节奏的生活导致现代中国人饮食结构由偏素食向偏肉食及快餐方向倾斜,运动及体力劳动机会减少,是中国人肥胖率猛增的主要原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肥胖和其他国家不同,是苹果形身材的腹型肥胖,体形小,指数小,肚皮大,危害大。

全世界通用以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一个人胖或不胖,BMI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世卫组织拟定的世界标准是BMI大于30为肥胖,但在相同的BMI水平时,黄种*内的脂肪含量要比欧美人高,即使看起来没那么胖,也很可能超标了。

“在西方国家BMI如果超过25是超重,超过30就患上肥胖症了。但同样重量的亚洲人和西方人,亚洲人的身体里的脂肪含量比西方人高,而肌肉含量要少。”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学院医学教授史蒂文·赫姆斯菲尔德认为,亚洲人的体重指数若超过25便可视为肥胖,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参考值。

“*是由脂肪、肌肉、骨骼等组织及内脏器官组成的,体重正是这些组织重量的总和。体组成测量就是通过分析身体中脂肪量、肌肉量、骨骼量等的比例情况,来判断身体是否处于合理的体重状态,”赫姆斯菲尔德教授介绍,“如果身体内的体成分比例不正常,就可能意味着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这会成为很多慢性疾病形成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