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新知

近视手术会“反弹”吗?

近视手术会“反弹”吗?

一些近视朋友在选择是否接受手术时,经常被反复提及:“某某做了手术不久就反弹了!”“某某做了手术五年了,又戴上眼镜了!”,甚至一些近视朋友躺在手术台上还会紧张地问一声:“手术后的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到底会不会反弹啊?”。

爱尔眼科专家常征医生告诉近视朋友们:“经过周全的术前检查评估,综合分析术前的度数、术后的用眼习惯、患者年龄因素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手术的参数,意味着反弹(回退)对你已不是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弹!”。

对于每一位想做手术的近视眼朋友而言,尽管已经很了解激光手术,心里仍有些忐忑不安是正常的。坊间的传闻诸如:“某某做了手术就反弹”“谁谁做了手术照样戴镜”通常是以讹传讹的信息,经不起推敲。一些患者术后不健康用眼、视觉疲劳,导致新的近视产生;还有一些是因为高度近视、角膜偏薄,手术前就预留了少量的近视度数,被告知术后仍然需要戴眼镜;另外有一些高度近视的手术矫正量,与术前预期矫正量非常吻合,但是屈光度数实在太高,导致不能全部做掉,仍然需要戴镜,外行人会误以为:“怎么花了许多钱,手术后还要戴眼镜啊?是不是不成功,又反弹了?”。

真正意义上的“反弹”是怎么回事呢?

爱尔眼科专家常征医生介绍: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在角膜上切削,相当于“磨削”了一个镜片,消融一部份厚度使角膜“弧度”变得相对平坦,这种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切削精准度是非常高的。但是无法回避的是,角膜组织是活性的组织,激光切削后的创伤修复具有一定的增殖力。如果激光的切削面均匀增殖,不会引起明显的度数变化,如果中央区的增殖略多于周边区,角膜中央部就会略微高出周边部,尽管非常微量,仍然会引起轻度的近视发生,也就是“反弹”。角膜增殖导致的反弹在PRK时代经常被观察到,LASEK、EPI-LASIK、LASIK、飞秒LASIK,角膜增殖导致的反弹已经比较少见。当然,如果手术方式并非激光手术,而是屈光性的晶体手术,比如:ICL植入手术,则不存在“反弹”。

一个事实是:即使“反弹”发生,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预测的,真正超过预测值的“反弹”非常少。同时值得欣慰的是:“反弹”量相比术前的近视度数是微不足道的,通常不超过术前度数的5%。不可能像传言的那样:“术前500度,术后不久又要戴500度眼镜了!”

除了可以预测“反弹”,还可以对“反弹”的程度进行干预。随着开展手术时间的延长,很多的手术医师已经认识到屈光手术后,都会有一些回退,术后3—6个月内发生的回退与角膜创伤愈合、角膜基质层的修复有关,而发生在术后一年以上的回退,除了术前预留的屈光度数原因之外,还有就是角膜后表面自然前凸、角膜扩张导致的屈光回退。回退的程度与术前度数的高低直接相关,度数越高回退的度数越多,比如:300度左右,回退的幅度在50度左右,300-600度回退的幅度在75-100度,而8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回退幅度在100度-150左右。手术医师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往往在术前设计手术方案时,将低度近视设计成术后早期50度的远视,中度近视设计为75度左右的远视,高度近视则在术后1年内保持100度左右的远视。这部分远视度数会随着时间推移,屈光回退后自然消失,到那时患者就很少会出现残余近视度数的现象了。当然,手术前设计方案,并不像上面几句话写的这样简单。

早年做手术的近视朋友,医师们并未将术后早期的屈光度数预留远视,即使这样,300度以内的轻度近视,即使“反弹”25-50度,也几乎不影响看远的清晰度;300-600度之间的中度近视,即使“反弹”50-75度,仍然不会对患者的远视力产生明显影响;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反弹程度虽然比轻中度近视明显,但100度左右的反弹量,与术前的高度数相比,大多数人仍可不借用眼镜帮忙视物。

术后医生开具的激素类眼药水,可以有效控制角膜的过度增殖,对“反弹”进行干预。严格地按照医嘱使用眼药水,可以阻止角膜增殖“反弹”的发生。

激光术后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发生“反弹”,如果手术时间几年以上出现“反弹”,通常都是另有原因,与真正意义上的“反弹”,以及手术的直接关系不大。

对于“反弹”的性质需要审慎斟酌:手术前的近视度数其实还没有稳定,术后1-2年眼轴继续延长,再次出现新的近视,被患者误以为是“反弹”。此外,术前角膜偏薄、矫正的度数又高,术后剩余的角膜厚度不足,或者术前潜在着角膜扩张的隐患,没有在术前筛查出来,术后角膜“前凸”、扩张、甚至发生圆锥角膜,也被患者误认为是“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