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高血压患者治疗不达标
在全国第12个高血压日前夕,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协会两大权威机构共同组织、完成了一项调查,覆盖全国22个城市,100家三甲医院,5186例高血压患者。这是目前为止我国的第一个跨地区、跨医院、跨科室的大规模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现状研究,涵盖了心内科、肾内科和内分泌科的患者,还有100例来自社区全科。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在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达标率为31.1%。近7成高血压患者未达标。专家指出,在提高依从性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强效降压则成为影响达标率的关键。
漏服可使达标率降低7成
世界高血压联盟的主席刘力生指出,中国是一个高血压的大国,如何有效降低血压、控制血压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和学术机构共同努力的目标,1991年,我国高血压人数是9400万;到200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人数上升到1.6亿,控制率达到6.1%;2006年高血压的人数上升到2亿。
“在降压问题上,患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往往都需要终生治疗。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来说,其疗效会大打折扣。”胡大一教授指出,经常漏服药物(一周漏服次数≥3次)的高血压患者,比从不漏服药物的患者血压达标率下降72%,其背后原因主要来自于服用药物越多,漏服可能性越大,且多种药物的副作用及经济因素迫使患者无法承受而自行减量。
血压控制的理想范围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目标血压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
<140/90mmhg
老年患者收缩压:< 老年患者收缩压:<150mmhg
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患者:
<130/80mmhg
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的目标血压
普通高血压患者:
< 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的目标血压
普通高血压患者:
<140/90 mmHg
高危高血压患者:
< 高危高血压患者:
<130/80 mmHg
调查结果:肥胖人群发病率高3~4倍
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者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其患糖尿病的危险为2.5倍。
BMI(体重指数)≥24kg/m2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
在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超重人群,如果用腰围来判断,那么这些入组的男性患者腰围平均是90.42,女性是84.75,如果用体重指数来评估的话,男性是25.12,女性是24.79。超重和肥胖是与高血压相关很密切的因素,而且糖尿病、高血压都和肥胖、超重有很密切的关系。
专家观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是能控制的,通过运动和饮食把体重降下来,是将来防控高血压、糖尿病的一个很好的点。
现病史与合并症
结果: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疾病依次是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和肾功能不全。43.2%高血压患者有血脂异常,近四分之一有冠心病,37.1%同时有糖尿病,18.3%的患者有肾功能不全。
专家观点:高血压伤害的最重要靶器官是心、肾、脑,所以预防合并症最主要就是把血压降下来,极早降压,充分降压,这个对心、脑、肾都是一个保护。
门诊就医患者降压药
使用的状况
状况1:44%的患者只服用一种降压药物,而半数以上的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可以看到服用一种药物是43.9%,接近44%左右,同时用两种药物是37.7%,三种药物是12.6 %,总体来说,把两种或三种药物加起来使用的患者超过半数。
状况2:不同类别降压药使用的比例:CCB(钙通道阻滞剂)达56.8%,ARB(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滞剂)31.8%,受体阻滞剂23.7%,利尿剂是10%,还有很多复方制剂。
专家观点:复方制剂有利于提高达标率。从调查看,50%患者首次服用的是单药。如果我们能使用固定的复方制剂,从优化的角度来考虑,形成新的复方。“患者依从性和药物疗效是此次调查所揭示的影响血压达标率的两大关键因素,这对于我们在临床上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目前,全球高血压治疗的新趋势是应用具有强化、简化、优化等特点的单片复方制剂,如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一起制作的单片复方制剂倍博特,就能够实现协同降压,比起单独服用,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血压控制达标率
结果:总达标率是31.1% ,心内科是41.1%,肾内科是26.4%,内分泌科是20.5%,社区控制率为70%。
专家意见:鼓励家庭自测血压,提倡在社区看病。
高血压流行病学的情况
发病率 控制率
1959年 5.1%
1980年 7.7%
1991年 13% 2.8%
2002年 18.8% 6.1%
2009年 23.3% 31.1%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天津市高血压发病年龄提前到15岁左右。30岁以下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为11.5%。对近3000名市民抽样调查显示,有94.6%的人不知至少每年需测血压,16.2%的人从未测过血压。
漏服可使达标率降低7成
世界高血压联盟的主席刘力生指出,中国是一个高血压的大国,如何有效降低血压、控制血压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和学术机构共同努力的目标,1991年,我国高血压人数是9400万;到200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人数上升到1.6亿,控制率达到6.1%;2006年高血压的人数上升到2亿。
“在降压问题上,患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往往都需要终生治疗。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来说,其疗效会大打折扣。”胡大一教授指出,经常漏服药物(一周漏服次数≥3次)的高血压患者,比从不漏服药物的患者血压达标率下降72%,其背后原因主要来自于服用药物越多,漏服可能性越大,且多种药物的副作用及经济因素迫使患者无法承受而自行减量。
血压控制的理想范围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目标血压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
<140/90mmhg
老年患者收缩压:< 老年患者收缩压:<150mmhg
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患者:
<130/80mmhg
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的目标血压
普通高血压患者:
< 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的目标血压
普通高血压患者:
<140/90 mmHg
高危高血压患者:
< 高危高血压患者:
<130/80 mmHg
调查结果:肥胖人群发病率高3~4倍
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者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其患糖尿病的危险为2.5倍。
BMI(体重指数)≥24kg/m2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
在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超重人群,如果用腰围来判断,那么这些入组的男性患者腰围平均是90.42,女性是84.75,如果用体重指数来评估的话,男性是25.12,女性是24.79。超重和肥胖是与高血压相关很密切的因素,而且糖尿病、高血压都和肥胖、超重有很密切的关系。
专家观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是能控制的,通过运动和饮食把体重降下来,是将来防控高血压、糖尿病的一个很好的点。
现病史与合并症
结果: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疾病依次是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和肾功能不全。43.2%高血压患者有血脂异常,近四分之一有冠心病,37.1%同时有糖尿病,18.3%的患者有肾功能不全。
专家观点:高血压伤害的最重要靶器官是心、肾、脑,所以预防合并症最主要就是把血压降下来,极早降压,充分降压,这个对心、脑、肾都是一个保护。
门诊就医患者降压药
使用的状况
状况1:44%的患者只服用一种降压药物,而半数以上的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可以看到服用一种药物是43.9%,接近44%左右,同时用两种药物是37.7%,三种药物是12.6 %,总体来说,把两种或三种药物加起来使用的患者超过半数。
状况2:不同类别降压药使用的比例:CCB(钙通道阻滞剂)达56.8%,ARB(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滞剂)31.8%,受体阻滞剂23.7%,利尿剂是10%,还有很多复方制剂。
专家观点:复方制剂有利于提高达标率。从调查看,50%患者首次服用的是单药。如果我们能使用固定的复方制剂,从优化的角度来考虑,形成新的复方。“患者依从性和药物疗效是此次调查所揭示的影响血压达标率的两大关键因素,这对于我们在临床上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目前,全球高血压治疗的新趋势是应用具有强化、简化、优化等特点的单片复方制剂,如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一起制作的单片复方制剂倍博特,就能够实现协同降压,比起单独服用,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血压控制达标率
结果:总达标率是31.1% ,心内科是41.1%,肾内科是26.4%,内分泌科是20.5%,社区控制率为70%。
专家意见:鼓励家庭自测血压,提倡在社区看病。
高血压流行病学的情况
发病率 控制率
1959年 5.1%
1980年 7.7%
1991年 13% 2.8%
2002年 18.8% 6.1%
2009年 23.3% 31.1%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天津市高血压发病年龄提前到15岁左右。30岁以下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为11.5%。对近3000名市民抽样调查显示,有94.6%的人不知至少每年需测血压,16.2%的人从未测过血压。
相关文章
-
一天中有哪些保健养生的好习惯?一个人要怎样变得不浮躁?一天中有哪些保健养生的好习惯?
-
白领的通病,常抡胳膊 ——肩颈不再疼!当今社会属于大经济时代,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长久的“白领式”工作,于是长期面对电脑、坐姿不良引发的肩颈疾病的问
-
关于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您所关心的都在这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分别于3月17日和4月14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会上权威专家解答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相关信息。
-
痔疮是会呼吸的痛 治疗外痔用什么药?稍有不慎,痔疮这种讨厌的疾病就可能缠上任何一个人。不管男女,都可能中招。而且有“痔”不在年高,年轻人喜欢坐在电
-
得内痔吃药有用吗?直达患处,药效更直接!如今,得痔疮的人可不少,而在痔疮的种类中,得内痔的居多。想知道得了内痔怎么办,患内痔吃些什么药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内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