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保健 > 保健专题

具体介绍夏季如何合理消暑

具体介绍夏季如何合理消暑

夏季天气比较炎热,而且,暑气太过会造成*受到影响,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调理身体,有效进行消暑,很多的人会吃一些冰棍,而且有很多人会喜欢开空调,这样对身体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符合养生原则。夏季如何合理消暑?

如何合理消暑呢?

人们最常想到就是冷饮、冷水澡、空调等等。但是,这种对抗性的消暑方法,其实并不符合养生的原则。从生理角度而言,皮肤是*散热的主要渠道,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和对流是主要的散热方式;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33℃)时,出汗便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夏天,气温经常在30℃以上,有时可高达38℃,出汗就成了*主要的或惟一的散热方式。这时如果突然遇到冷刺激,毛孔迅速闭合,血管骤然收缩,极易感受寒邪而导致感冒,或者寒邪蓄积,日后发病,严重的甚至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对于消化系统,骤然食冷,轻则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下降,重则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腹痛腹泻,这也是夏季胃肠型感冒尤其多见的原因。

因此,以冷制热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而应该适当保持或增加出汗以达到良好的散热作用,所谓的“以热制热”。因此,夏天更适宜喝热茶,吃热食。李建军副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夏季阳气浮散于外,*内里虚寒,民间亦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谚语,因此夏天应适当选择温热食物,喝热茶,为*提供充足的能量,让汗孔得以充分排汗,这样才能更好的散热。同理,洗热水澡,热水泡脚也可以达到促进汗腺分泌,增强代谢,加快散热的作用。

支招二:适当运动出热汗

李建军副教授说,适当运动出热汗,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加强*的耐热能力,也可以增强体质,防止中暑。夏季运动应尽量避开气候炎热的中午,而酌情选择晨起或傍晚,健身项目可选择游泳、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应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后要及时擦干身上的汗水,切忌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或吹空调。

当然,出汗也不是越多越好,凡事皆有度,中医的养生观念讲究“过犹不及”,出汗太多也有相应的弊端。李建军副教授认为“汗血同源”,夏季气候炎热,稍事运动,即可出现大汗淋漓,但也常常会出现因出汗过多导致的一系列不适。汗多伤津,污液亏损,则可出现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短少等。在大量出汗的同时,往往气随津泄,而导致气虚。所以被中暑的人,常可见到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支招三:食疗汤方可防暑

李建军副教授,结合岭南地区夏季炎热湿气盛的气候特点,推荐大家在夏季消暑防暑时可适当结合的几种中药或食疗方法:

1.酸梅汤:具有生津止渴、开胃消食作用,是夏季消暑的佳品。组成:乌梅、山楂、甘草、冰糖适量。

2.生脉饮:夏天用来消暑的中药方,尤其适合出汗过多,津伤口渴者。组成:麦冬、五味子、党参,适量,可代茶饮。出汗过多,易反复感冒者,可酌情加黄芪、防风等

3.藿香正气水:是常见的中成药。夏季暑湿夹杂的气候,常易引起胃肠型感冒,藿香正气水是针对夏季胃肠型感冒的特效药,儿童也可采用药浴的方式。

大家必须要注意全面进行调理身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要综合进行保健,平时大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的出汗,同时,要注意合理的进行补水,大家需要注意多吃一些食物,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方案,并且。我们需要注意平时的保健事项,要了解调节体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