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过度运动会损害身体健康

正常人过度运动会损害身体健康

当地时间今年5月2日,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集训的挪威头号泳将、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蛙泳冠军奥恩在集训时猝死;5月7日,前辽宁男篮和国青队球员、年仅24岁的张佳迪在沈阳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最近两个月来,有8名运动员先后猝死。运动员猝死事件不断刺激着众多体育爱好者,普通健身者也非常担心是否会因锻炼而引发猝死。

正常人运动时猝死率低

其实老百姓日常锻炼时完全不必产生这种恐慌心理,专业统计显示,正常成年人运动时猝死的概率很低,仅为0.3%。。只要没有心脏方面的家族病史,没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大家都可以放心参加体育活动。专家表示,运动是一把双刃剑,有促进健康的一面,也有危害健康的一面,但是运动造成的伤害是个别的,其健身作用是主要的。

避免过度运动伤身体

避免猝死悲剧发生的最大要点,就是要科学健身。盲目追求大运动量是非常不科学的,也容易给心脏带来额外负担。相反,持续、规律的中小强度运动是最为适宜的。

为了追求健身效果,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一味追求锻炼强度,甚至挑战生理极限,都是不可取的。一旦你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缺氧、头晕等症状,就要重视这些身体发出的信号,千万别马虎大意,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尽快去医院检查。

适时适度运动很重要

在健身运动中,如何做到安全有效呢?《黄帝内经》中强调“和于术数”,就是说进行运动养生一定要坚持“和”的原则,也就是调和、适中的意思,既不能太过,也不要不及,就是“适度地运动”。那么,怎样掌握这个“适度”呢?

对不同年龄的人粗略地估计,中等运动量是:心率=170-年龄。比如5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要达到120次/分钟,大约相当于该年龄最大运动量的90% 左右,属中等强度的运动。一般来说,运动至轻微出汗,轻微肌肉酸痛,无明显疲劳感,休息后即可恢复体力,次日仍精力充沛,有运动欲望,就说明运动较为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