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婴儿 > 护理

宝宝怕打针 妈妈巧用“心理战术”

宝宝怕打针 妈妈巧用“心理战术”


宝宝怕打针

宝宝在生病时,如果吃药好不了,只能打针了,那么如果宝宝怕打针,妈妈应该怎么办?巧用心理战术最有效!

前段时间,怕打针小宝宝杭杭的表情萌翻了网友,不知道你家宝宝面对打针,是不是也会怎么恐惧,那如果遇到卖萌不肯打针的宝宝,妈妈们又该怎么做呢?心理专家教你三步,搞定不打折小宝宝。

平时,莫拿打针吓唬小宝宝

心理专家说:心理的疼痛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打针留给身体的疼痛感,以及疼痛感所带来的恐惧,妈妈温柔耐心的抚慰很快就能化解;但是,如果这种疼痛带有惩罚的意味,那么这种生理上的疼痛,就会带来一种心理上的疼痛和恐惧,它往往会冲淡亲子之间的情感,给这种亲密关系带来破坏。

习惯用打针来吓唬不听话的宝宝,这种做法在无形中给宝宝传达了一种信息:不乖的孩子就要打针。因此,在宝宝,打针这件事被赋予了一个新的意义:因为我被打针,所以我是坏孩子。这相当于间接地给孩子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而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同。如果这种对“坏孩子”的认同不被阻断,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会更加朝向坏孩子的标准发展。

小编提示:别给宝宝贴负面标签

不要用“打针”吓唬宝宝,并以此要求他去做家长想要他完成的事情;如果想让男孩更勇敢、更坚强,可以在平时用故事来告诉他,而不是在打完针之后,要求他“你是男孩,男孩打针不哭”,更不要嘲笑他,说类似于“你瞧瞧你,还男孩呢,哭得就像个小妹妹一样”的语言。

打针时,妈妈要面不改色

心理专家说:1岁以前的宝宝,往往会通过妈妈来感知外面的世界

一般来说,宝宝的自我意识要到1岁之后才开始萌芽,在这之前,宝宝不会意识到自己是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妈妈是宝宝与外界建立联系的通道,宝宝通过妈妈来感知外在世界。这个时候妈妈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宝宝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时候的宝宝还不能理解语言的涵义,他们直接通过感觉大人的情绪来实现交流的。有的时候,父母可能还没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小宝宝却已经准确无误地捕捉到了。

部分妈妈内心里可能有很多未释放的恐惧,对打针这件事有未处理的情结,而且妈妈自己可能就害怕打针。或者说,打针所关联的感觉触发了妈妈的某种被隐藏的记忆。这些,宝宝自己可能都还没感觉到,但是已经被柒柒捕捉到了,而宝宝分不清这种对打针的恐惧究竟是妈妈的还是自己的,她只是单纯地感觉到了,所以也就会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好文推荐:

2013年 生男生女清宫图抢先预测 >>>

宝宝在娘胎中“秘闻” 你知多少>>>

iPad宝宝 从小玩电子产品成“宅童” >>>

异性相吸 谈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

探究:谁是最佳伺候月子人选>>>

亲子沟通 教你亮出“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