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婴儿 > 护理

孩子的哭声显示宝宝的需求

孩子的哭声显示宝宝的需求

宝宝的哭声不同需求也不同,这点对于新手妈妈来说不是很好分辨,但是只要月子里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特点,宝宝饿了,尿了,拉了,想抱抱都是有特别的哭声的。

哭泣是共通语言

一般而言,刚出生的新生儿一天哭的时间平均累计起来约达3个小时;6周大时,哭的时间进入高峰期;3个月大时才渐渐趋缓,平均一天哭一个小时。

小婴儿的哭泣行为,其实也是自我训练语言发展的基础,刚出生2~6周的婴儿,哭声表现最为明显,原因也最单纯,正是家长观察小宝贝需求的最佳时机。

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如果哭闹,多半是因为饿了、尿布湿了等生理因素;而三四个月大的婴儿随着翻身、坐、爬等身体发育渐渐成熟,对外界的互动需求提高,此时的哭泣行为,正代表着他不安于现状、产生好奇心,以及想和父母与世界产生互动的开始。

哭声是婴儿沟通的方式,家长们不必过于自责,认为是自己没照顾好宝宝。哭声其实就像我们的口语沟通,只是小宝宝还不会说话,这是他唯一能表达的方式。下次宝宝哭泣时仔细观察他的哭声,慢慢去熟悉他的哭声及透露出来的讯息。

Tips:婴儿的哭泣会传染?

临床上观察,婴儿室里一个哭泣的宝宝,往往容易引起其他宝宝一起哭泣。婴儿的哭声其实就像大人们的语言沟通,是他们传递彼此讯息的方式。当一个婴儿哭泣 时,其他婴儿也会感染到他的难过情绪,于是婴儿室很容易变成东一个宝宝哭泣、西一个宝宝也哭泣,最后演变成宝宝们哭成一团的情况。当孩子1岁以后,开始发 展自我中心的概念,他会知道其他孩子的哭泣是因为难过,因而产生同情心,以自己的角度去猜测这个孩子为什么哭泣,甚至天真地把自己的妈妈找来给哭泣的孩 子,一般要到2岁之后才会懂得要去找哭泣孩子的妈妈。

5类哭声,区辨宝宝需求

1 我饿了

哭声:想象宝宝要吸奶的口型,但是却没有奶可吸,而发出呼唤的哭声,哭声比较有规律。

对策:这是由于刚出生的宝宝都有强烈的吸吮反射,只要把奶嘴或手指放进他的口中,宝宝就会吸起来,这是他天生求生的本能反应。因此,当他哭泣中合并有吸吮的动作时,发出“我想喝奶”的哭声,听到这样规律的哭声时,是在提醒妈妈:该喂奶了。

2 我想睡了

哭声:想象你想睡觉时,要打哈欠的动作,并保持这个口型而发出的哭声,就是小婴儿表达睡意而发出的哭声,而且每个音都拉得很长,因为新生儿也会有哈欠反射。

对策:宝宝越累时,其实越不容易入睡。因此,当宝宝发出托长音的哭声,合并揉眼睛和打哈欠的动作时,妈妈就应该赶紧安抚并协助宝宝入睡,免得宝宝躁动就不容易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