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期 > 教育

如何让孩子遵守纪律呢

如何让孩子遵守纪律呢

在孩子长大后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见,这很容易和家长产生矛盾,这时家长该让孩子服从吗?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呢?

对孩子而言,造物主的功劳比老师、父母要大得多。尽管如此,孩子还是任由监护人指使摆布。老师们习惯于挥着教鞭,向孩子们发号施令。在《圣经》中有关所 罗门王的故事里,我们也可以找到家长不忍心惩罚孩子、最终孩子进了地狱这样的情节。对于成人来说,纪律往往建立在威胁和恐惧的基础上。我们通常认为,听话 的孩子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太淘气。

我们常犯的一个基本错误是假设一个人只有在意志被摧毁之后才会服从,才能接受另一个人的指令并按其行事。这个判断适用于教育吗?难道我们应该在教授孩子知识之前推翻他们脑子里已经形成的一些想法?

当一个人完全有了自己作决定的能力后再选择遵照别人的指令行事,这种行为就和上面所说的那种“听话”不同了。这种形式上的服从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体现 了一种较高层次的理解。如果一个孩子以这种方式听家长的话,那么家长毫无疑问会很高兴。鉴于个人意愿是重要的基础,而服从是在这个基础上的稍后一个阶段, 两者事实上是相互联系的。“服从”这个词也就有一个较日常含义更高层次的意义,同时代表了个人意愿的一种升华。

服从的自然展现过程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服从是人的自然天性。孩子的服从意识的发展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成熟的、一个自然却又无法预料的漫长过程。如果人类不具有这种特性,如果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从未获得这种服从的能力,那么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根本不可能开展。

随便看看世界上发生的事,我们就可以了解什么才是会服从的人。这种服从是一种不能轻易被掌控的服从,是为什么许多人轻易就被打击毁灭的真正原因,它甚至 可能毁灭一个国家。我们这个世界缺少服从吗?恰恰相反。作为人类发展的一种自然现象,服从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真正缺乏的是对服从的掌控。如果我们为孩子设 计一种可以帮助他们自然成长的环境,那么不难从中观察到服从这种性格的发展可以算是一个人性格中最显著的特征。

服从这种性格看上去和孩子其他性格特征的发展没有什么不同。起初,它完全受生命冲动支配;接着,便上升到了意识的层次;随后,一步一步发展,直到最终完全受到意志掌控。

让我们试着描绘一下服从真正意味着什么。对“服从”最肤浅的理解往往是:家长告诉孩子该做什么,孩子按照指示去做。但是研究了服从的自然展现过程后,我们发现这个过程存在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