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学龄期 > 教育

培养自觉性要“狠抓初犯”

培养自觉性要“狠抓初犯”

自觉性是一种意志品质。自觉,就是不需别人督促,自己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自觉,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和智力发展的作用很大。说少年大学生不神秘,就在于同龄的孩子中,别人在玩耍、消磨时间时,他们已经自觉地去学习文化知识了。

要培养自觉性,方法自然有许多,但是有一个原则是共同的,就是在纠正不自觉行为的过程中培养自觉性。

比如,我们可以在纠正盲从中培养自觉性。盲从,就是盲目地受他人的暗示和影响,是孩子意志力不强的表现,是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纠正了盲从,就是提高了自觉性。有的孩子做作业喜欢对答案,只要一发现自己的答案与别人的不同,就认为是自己错了,并马上按别人答案改,有时反而改错了。这就是盲从。

这种盲从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父母不适当的家庭辅导造成的。平时,父母检查孩子的作业,一旦发现错处,马上就给指出来,甚至连答案也说出来:“真笨!这一题应该等于15,你怎么等于18呢?”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想,反正有爸爸妈妈把关,完成作业马虎,做完了事。爸爸妈妈让怎么改就怎么改,孩子成了“写”作业的机器,根本不动脑筋。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孩子自己就不敢或不会判断答案正确与否,只能是人云亦云,以至照抄了。

要纠正盲从,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培养。每次作业要求孩子自己检查,家长发现错误也不要具体点出,只说有,或说有几处,让孩子自己去找。甚至没有错,也故意说有,锻炼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让孩子敢于否定家长的意见。能达到这一层次,应该说盲从就纠正了。

不过,有些行为虽不是盲从,但也确实是不自觉行为。比如,孩子答应做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又不去做了。这不是盲从,但属于不自觉行为。要纠正这种不自觉行为,我认为“狠抓初犯”是十分重要的原则。当孩子在某个问题上第一次出现不自觉行为时,家长应抓住不放,因为这时这种不自觉行为往往是偶然发生的,还未形成稳定的意志品质,若能及时教育,就容易纠正。我在家庭中就是这样做的,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