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应按“儿童的方式”生活
谈起现在的孩子,人们无不发出啧啧的艳羡声:他们不愁吃,不愁穿,想要什么有什么;是爸爸妈妈心里的小太阳,是爷爷奶奶心里的小皇帝,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钢琴弹,有高级画笔用,有外教陪着……我们那时候有什么啊?饭都吃不饱,更别想拥有电动玩具和好看的卡通书了……
听起来似乎真是如此,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现在的孩子缺少一样东西:快乐!我们小时候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在田野里狂奔、泥土里翻滚,捉迷藏、丢沙包、跳皮筋、打弹子……他们统统享受不到!
“8:00~8:40 英语;9:00~9:40 拼音;10:10~10:50 珠心算;11:10~12:00 写字……”看着这排得满满的教学课程表,你很难想象它适用的对象竟然是4岁的孩子。而事实上,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的课程都安排得如此紧凑,而且除了这些文化课之外,还有绘画、舞蹈、英语等“特长班”、“兴趣小组”。总之,把幼儿教育小学化,尽管违背教育规律,可是家长喜欢,所以这种忽略对孩子行为习惯、自立能力的培养,忽略孩子对玩耍的需求,只注重灌输文化知识的风气,在幼儿园里愈演愈烈。
孩子的童年已被长辈们的溺爱与期望占有,他们成了家长们望子成龙、互相攀比的牺牲品。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五岁的“莫扎特”、六岁的“达芬奇”、七岁的“托尔斯泰”……于是,形形色色的特长班压得孩子气喘吁吁,甚至连三五岁的幼童也不放过,孩子的童年就这样被蚕食了。
其实,玩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如果我们以学习重要为由,压抑他们玩的天性,剥夺他们玩的权利,孩子就难以健康成长,这不但是一个孩子的悲剧,也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科学的教育观是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之上的,要让儿童首先“成为儿童”,让儿童按“儿童的方式”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东子给80后家长的建议——
1. 放手让孩子尽情玩耍。
要知道,让孩子尽情地玩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同时,还能让孩子发现自我,提高其创新精神,这远比让其学个特长重要得多。据一项研究表明,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只能起到30%的作用,而兴趣、爱好、性格、意志、心理素质、体格等非智力因素却能起到70%的作用。
幼儿的玩耍是自发的。多数情况下,他们玩耍不是在父母或其他人告诉、指示后开始的,而是自己主动开始的。玩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受父母的约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这样才玩得专心,玩得有趣。如果他们想玩的东西,大人偏不给玩,而让他们玩大人给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会感到没有兴趣。因此,作为父母,最好是为孩子提供玩耍的机会和条件,而不要过多地去限制和要求玩什么内容。只有让他们自主地进行玩耍,才能较大限度地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
幼儿时期,孩子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外,大部分时间应在玩耍中度过。对于玩耍的作用,家长万万不要轻视。从儿童不同年龄玩耍的特点来看,玩耍与智力的发展是有密切联系的。因此,家长要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其玩耍给予正确的指导。
2. 帮孩子充实玩耍内容。
各年龄段孩子玩耍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1岁以内的婴儿,喜欢的玩具带有明显色彩和音响,如红、绿气球,拨浪鼓、铃铛或一些有明显色彩、有音响、有光亮的玩具,这些有利于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
1~2岁的孩子,喜欢推拉小车、玩皮球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走路能力的提高,而且对改善肌肉及关节的协调性有很大作用。以后,慢慢开始喜欢玩积木、看图片、翻画册等,说明思维能力有所发展。
2~3岁的孩子,开始会做模拟游戏,这是想象力、思维能力发展较快的时期,所要玩的玩具的种类、玩的内容逐渐增加。由于想象力的丰富,这时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玩具,如布娃娃、动物、玩具汽车、玩具手枪等,他们都很喜欢玩。
-
妈妈应给孩子的六大教育,你做到了几个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妈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会给孩子提供各种所需,但其实妈妈提供的,未必是孩
-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学习用筷子 让孩子学用筷子进餐的方法筷子是我国的一种独特餐具,可以说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之一,而除此之外,用筷子吃饭可以让我们灵活使用手指,而且对宝宝的
-
孩子爱说谎怎么办 怎样避免孩子说谎说谎在字典中是故意说假话、故意隐瞒事情真相的一种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部分孩子存在爱说谎的毛病,那么孩子爱说谎怎么
-
宝宝玩什么样的玩具可提高能力发展玩具是宝宝很喜爱的,特别是一个好的玩具能极大促进宝宝动作协调,而且在玩耍过程中能极大的提高大脑智力的不断开发,对于影响宝
-
如何安抚宝宝更好适应幼儿园环境在日常一定有看过,为之宝宝刚进入幼儿园时,由于脱离之前的熟悉环境而极为不适应,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情绪,不管在幼儿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