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食 谨防“虫从口入”

吃生食 谨防“虫从口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新石器时代人类点燃第一束火苗开始,烹饪食物就开始进入人类的菜单,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然而到了21世纪,饮食上的复古潮流——吃生肉、吃生鱼、吃生菜等吃生食的风潮开始悄然兴起,并渐成时尚。生食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却也常常为*带来健康隐患。本期周刊,我们邀请消化领域的权威专家,为读者讲解一下生食风尚将引发哪些疾病,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加以预防。

  ——编 者

  生食的利与弊

  相比加以烹饪过的食物,生食确实有其独到的好处。首先,生食能避开烹饪引发的营养素破坏问题,由此防止体内产生各种毒素和分泌物,预防血液黏稠。当新鲜的氧和营养被传送到*的每个细胞时,脏器也得以发挥出最大的功能。此外,生食还能帮助清除体内各种毒素和废弃物,并有解毒的作用。食物中的食用纤维,还可预防和改善便秘,解决肥胖问题。

  可是,并非所有的食物都能生食。生吃瓜果在现代生活中已经相当普遍。西方的饮食中,生吃洋葱、芹菜、辣椒等已司空见惯;在我国,生吃大葱大蒜也不少见。这主要是因为瓜果蔬菜在烹饪后,其维生素、无机盐以及某些抗癌因子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生食能有效地保留上述营养。不过,即便生吃瓜果蔬菜也应注意,彻底清洗保证食物清洁。至于生猛海鲜、鲜拌猪肉、生鸡蛋等,很可能成为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建议大家最好熟食,以防病从口入。

  生食变时尚,健康藏隐忧

  生食,能最大程度避免烹饪过程对食物营养成分的破坏;不过,大量生食却可能引发致命的危害。近些年来,尽管我国人群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食谱不断扩展,但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态势。从临床统计的数据来看,其患病人群远远超过了人群所熟知的疟疾、血吸虫病等传统寄生虫病。

  我们大致将这些食物源性寄生虫病根据感染来源,分为肉食源性、植物食源性、淡水动物食源性这三大类,并分门别类加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