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警惕“流脑”暗度陈仓
2月4号是“立春”,春季是病毒性脑炎的高发期。不过,目前在一片防控“甲流”的呼声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很有可能暗度陈仓!
4岁的小丽丽前几天起床后说嗓子疼、头痛,还眼泪汪汪,妈妈带她到社区医院检查,体温38℃。医生说目前“甲流”病人较多,就按甲流在家隔离治疗吧,遂给丽丽开了抗甲流的中药。随后,丽丽的体温升到39℃,虽然加服“达菲”,可还是高烧不退,并出现了呕吐、神志不清现象。转传染病院诊治,经腰穿检查,确诊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原来丽丽患的是“流脑”,不是“甲流”。
传染科医生说:“好险啊,流脑貌似流感,偷袭脑髓。如果再拖延时日,孩子不死也会致残。”
虽然流脑和甲流都是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流脑早期也表现为咽痛、头痛、发热、咳嗽,进而全身中毒,但流脑和甲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原体。甲流是病毒,流脑是细菌(脑膜炎双球菌)。甲流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脑发病率低,但比甲流的病死率高。甲流病死率我国为0.065%,世界平均病死率约为1.24%,而流脑病死率我国2007年报告1198例死亡124例,病死率为10.3%;2008年报告922例,死亡110例,病死率11.9%;去年病死率12.5%,病死率有逐年递增趋势。流脑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则高达10%-20%,通常表现为失明、耳聋、反应迟钝、智能损害等。可见,感染流脑的后果更凶险。
认识流脑的特点
皮肤出血点、瘀斑多见于流脑:皮肤、口腔黏膜上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瘀斑,压之不褪色。甲流没有此表现。
剧烈头痛伴喷射状呕吐应考虑流脑:虽然甲流也有头痛,但脑膜炎的头痛更剧烈,且伴有喷射状呕吐;甲流呕吐较少。
脖子僵硬是流脑的四大症状之一:脖子僵硬医学叫“颈项强直”,系脑膜刺激征,即头不能向前屈,自行向后弯曲,不能枕高枕头。此症出现已不算早期。而甲流一般并无此症状。
婴儿前卤饱满隆起是流脑特点:这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如何严防流脑浑水摸鱼
适时接种流脑疫苗:6个月—2周岁的儿童,使用A群流脑疫苗初免两针,间隔3个月;2周岁、5周岁各加强一针A+C群流脑疫苗。推荐6—15周岁的孩子接种A+C群流脑疫苗。成人也可以自愿接种。
4岁的小丽丽前几天起床后说嗓子疼、头痛,还眼泪汪汪,妈妈带她到社区医院检查,体温38℃。医生说目前“甲流”病人较多,就按甲流在家隔离治疗吧,遂给丽丽开了抗甲流的中药。随后,丽丽的体温升到39℃,虽然加服“达菲”,可还是高烧不退,并出现了呕吐、神志不清现象。转传染病院诊治,经腰穿检查,确诊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原来丽丽患的是“流脑”,不是“甲流”。
传染科医生说:“好险啊,流脑貌似流感,偷袭脑髓。如果再拖延时日,孩子不死也会致残。”
虽然流脑和甲流都是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流脑早期也表现为咽痛、头痛、发热、咳嗽,进而全身中毒,但流脑和甲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原体。甲流是病毒,流脑是细菌(脑膜炎双球菌)。甲流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脑发病率低,但比甲流的病死率高。甲流病死率我国为0.065%,世界平均病死率约为1.24%,而流脑病死率我国2007年报告1198例死亡124例,病死率为10.3%;2008年报告922例,死亡110例,病死率11.9%;去年病死率12.5%,病死率有逐年递增趋势。流脑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则高达10%-20%,通常表现为失明、耳聋、反应迟钝、智能损害等。可见,感染流脑的后果更凶险。
认识流脑的特点
皮肤出血点、瘀斑多见于流脑:皮肤、口腔黏膜上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瘀斑,压之不褪色。甲流没有此表现。
剧烈头痛伴喷射状呕吐应考虑流脑:虽然甲流也有头痛,但脑膜炎的头痛更剧烈,且伴有喷射状呕吐;甲流呕吐较少。
脖子僵硬是流脑的四大症状之一:脖子僵硬医学叫“颈项强直”,系脑膜刺激征,即头不能向前屈,自行向后弯曲,不能枕高枕头。此症出现已不算早期。而甲流一般并无此症状。
婴儿前卤饱满隆起是流脑特点:这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如何严防流脑浑水摸鱼
适时接种流脑疫苗:6个月—2周岁的儿童,使用A群流脑疫苗初免两针,间隔3个月;2周岁、5周岁各加强一针A+C群流脑疫苗。推荐6—15周岁的孩子接种A+C群流脑疫苗。成人也可以自愿接种。
相关文章
-
孕妇夏季洗澡注意什么现在天气转暖,因此洗澡成为大家比较纠结的一个话题,因为天气还是有些凉,在家里洗澡还是有点冷,但是去澡堂洗澡的话,时间太长
-
宝宝不会爬行怎么办呢宝宝在成长的每个阶段,为之对宝宝的身体是否健康很重要,一般在7、8月的时候正是宝宝开始爬行阶段,同时这也是锻炼宝宝肢体协调
-
孩子出现六个意外如何进行急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一些意外的出现,很多的新父母,对孩子的呵护更加关注,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呵护孩子的方式,而且在日常生
-
宝宝乳牙应如何预防呢现在的生活和家庭独生子女联系,使之不管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孩子喜欢什么大人都能帮孩子如
-
家长带孩子乘坐电梯的注意事项现如今,电梯成为了人们通往高楼的一个代步工具。电梯在给予人们便捷的时候,有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忧。尤其是宝宝乘坐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