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一周内新生儿,新手爸妈最容易忽视那些问题

照顾一周内新生儿,新手爸妈最容易忽视那些问题

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照顾一周之内的新生儿,我们的新手爸爸妈妈最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困扰的?那么对于这样的现象来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做才是最好的呢?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安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困扰的,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照顾一周内新生儿新手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第一天:

宝宝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时候会有不适应的反应,因为周边血液循环不良的原因,所以肤色会出现发紫的现象,此为正常现象,不会有太大问题,因此,刚升级的新手爸妈不用太过紧张。

观察及照顾重点:

☞ 宝宝的体温

刚出生的宝宝体温调节机能尚未成熟,周边循环较差,所以手脚摸起来会冷冷的,但是医院婴儿室有完善的设备,并会随时监测宝宝的体温,所以爸妈不必担心。

☞ 头部

新生儿头部可能会因生产过程受产道挤压而出现水肿的现象,此情形约在第3天消失。部分新生儿有头皮血肿,多在1个月内恢复,有些则需要好几个月才会好转。

此外,由于宝宝头骨尚未完全愈合,所以会形成前囟门、后囟门,摸起来软软的,后囟门约在出生后2个月就关闭了,前囟门则在12—18个月左右关闭,此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力碰撞。

☞ 皮肤

新生儿因为血管舒张与收缩的不稳定性,且末梢循环迟缓,使得皮肤颜色变动较大,一般为粉红色,啼哭时呈深红或紫红。有些宝宝刚出生就有脂漏性皮肤炎,发生的位置大多在脸部或头部,通常不需特别处理,除非特别严重才需要用药,严重者在6个月后会消失,轻微者2—3个月消失。

此外,婴儿由于皮脂腺未成熟,皮脂会凝聚在皮脂腺内而形成所谓的“栗粒疹”,在几周内会自然消失。

☞ 视力

刚出生宝宝的视力范围约20厘米,可看到妈妈的脸。

☞ 脐带

刚出生时,医护人员会将宝宝的脐带夹住,开始呈现白色,之后逐渐变干、变黑,约2周后脱落。

☞ 动作

宝宝一出生就会乱动,手会抓(抓握反射)、脚会踢,但都属于无意义的动作。例如“踏步反射”,抱直婴儿让其脚底接触平面,婴儿的腿就会自动弯起又踏下,好像走路的动作,在3—4星期大时消失。“惊吓反射”也在出生后开始,最久会持续到4个月,多数在1—2个月内消失。吸吮反射、寻根反射(即接触婴儿之面颊,头部就自动转过来,张口想吸吮寻找接触物)也在第一天就会出现,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射动作。

☞ 奶量

喂母乳的妈妈刚开始初乳量不多,大约只有30毫升,宝宝刚出生第一天需求量不大,所以足够宝宝所需了。但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需求量也随着增加,只要宝宝想喝就可以喂他,妈妈的乳汁也会因宝宝的吸吮而增加,每天平均可喂食6—8次,甚至让宝宝持续含着乳头也可以,因为宝宝此时总是边喝边睡,只是妈妈会比较辛苦。

☞ 大便

大多数婴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若超过24—48小时后仍未解便,就要怀疑是否有“先天性巨肠症”或其它潜藏的病理性问题。“先天性巨肠症”在年龄较大的小孩中通常以便秘表现出来,在新生儿有时会以肠阻塞及腹胀来表现,严重时甚至有呕吐发生。

☞ 睡眠

一个月内的婴儿每天睡眠时间很久,至少在18小时以上,睡的时间比较不规律,可能会白天睡的比较多,而晚上较清醒,要到2~3个月后才会改善。

第二天:

和第1天相比并无太大差别,妈妈可能会发现宝宝体重在下降,许多新生儿在第1周内会有此现象,如果体重减轻超过出生体重的10%就要特别注意,可能是因为母乳分泌有限,宝宝不够吃或大便量过多,不过多数是因母乳不够所致,妈妈要耐心等待,一周后母乳量会达到正常且足够的量。医生建议还是尽量喂母乳,必要时才加配方奶。

观察及照顾重点:

☞ 奶量

宝宝吃一点点就睡,这给许多妈妈造成困扰,建议超过3小时就叫醒宝宝喂食。

☞ 动作

出生第1个月的宝宝都会用眼睛注视照顾者,眼睛跟着目标物转动,并发出笑声。

☞ 大便

出生1周以内,大便次数并不多,1周后才会明显增加。哺喂母乳的宝宝大便次数多于喂配方奶的宝宝,但具体次数因人而异,有的一天10几次,有的好几天甚至20天才解一次,通常3天解1次或1天解3次都属正常。若太多天没有便便,宝宝(尤其是喂配方奶的宝宝)较容易胀奶或吐奶。

在平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式来照顾我们的新生儿,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健康的帮助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平时的时候,我们的新手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时的按照正确的方式来做,这样才能够保护我们的新生儿来的身体更加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