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宝宝发烧的治疗措施
当宝宝发烧了,父母都会相当紧张,但是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清楚怎么正确应对宝宝发烧,即使这次成功解决宝宝发烧,也未必代表下次宝宝发烧时可以采取同样的应对方法!
严谨地来说,“发烧”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作为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依据体温高低来分的话,当腋下体温介于37℃-38℃时称为“低热”,当体温介于38。1℃-39℃时称为“中度发热”,当体温介于39。1℃-41℃称为“高热”,而体温超过41℃时则属于“超高热”。
宝宝发烧选择西医治疗or中医治疗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自身调节功能差,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当出现高热时若不及时治疗轻者会影响病情恢复,重者可产生高热惊厥甚至死亡。因此,宝宝“发烧”的危险来得比成人迅速和严重。所以,也就有了家长们的常见担忧--再不退烧会不会烧坏脑子啊?
基于这样的担忧,想必很多家长都认为:宝宝发烧当然是第一时间选择西医了,因为在熬中药的过程里,宝宝吃下去的退烧西药已经发挥效果退烧了。
这样的回答貌似正确,但是并不科学,专家提醒: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体温情况来选择。
对于高热或超高热的小儿来说当然第一要务是最快时间将体温降下来控制住,因为小儿发热以后病情的变化很迅速也很复杂,所以对退热的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这种情况应该选择西医,毕竟现在的西药在退热起效方面非常快,中医中药是做不到这么快的。但是对于低热来说,家长最好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因为发热也是一种机体的保护反应,可刺激免疫功能,而且西药虽然退热起效快,但如果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往往是烧退之后几个小时会再度反跳,因此建议对于使用中药能退烧的情况最好使用中药,中医治疗发烧不但对症而且还对病毒感染等病因,有利于宝宝缓慢退烧而不容易再反跳。
发烧“捂汗”是危险行为还是有效治疗?
对于感冒发烧,老人们常说:“捂汗比吃药打针强。”所谓的“捂汗”指的通过增加衣物促使身体变热继而出汗。其实,这种既低碳又朴素的应对方法的确是存在一定科学意义的。因为对于发烧来说,退烧是最迫切的一种治疗方向,一般来说,服用退烧药的最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将体温从高处退下来,而通过“捂汗”导致出汗继而散热退烧,这二者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殊途同归”。
但是,尽管“捂汗”可以通过汗液蒸发从体表带走体内热量,但是对于小于三岁,而且素日里体质较弱的宝宝来说并不合适。
对于小于3岁的小儿来说,他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而且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比较差,加上中医认为小儿脏气轻灵、易于传变,因此不适宜采用‘捂汗’。这与西医强调的‘担心捂汗导致体温急剧上升,最终可能引发高热惊厥’一个原理。
对于体质较好的,年龄大于3岁的儿童来说,在体温不超过39℃时,并且属于外感风寒表实症时,可以尝试“捂汗”。即使可以选择捂热,也并不是说要将自己里三层外三层裹着,有的人捂汗后大汗淋漓,也有的人说自己试过闷热到接近窒息,这些方法都非常不靠谱的。正确的捂汗是适当的添加衣服,以达到体表发汗为准,并且要及时擦干汗液和多补充水分,切忌大汗淋漓。
-
宝宝便秘的饮食调理方法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如果是经常吃一些比较干燥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一些便秘的便秘,也会引起孩子出现一些便血,反应迟钝,记忆
-
宝宝发生对眼后有哪些注意事项斗鸡眼被称为内斜视,使其一般发生在两岁宝宝之内的群体是非常常见的,使其这由于新生儿鼻梁相对较低,使得宝宝的两眼的内距变大
-
孩子感冒会有哪些症状 小儿感冒症状表现感冒是小儿常见疾病,引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着凉、吹风、感染病毒等,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会越来越严重,那么孩子感冒会有哪些症
-
腹泻宝宝要如何护理 宝宝腹泻食疗方法引起宝宝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食物不干净、病菌感染、其它疾病症状等,如果宝宝腹泻情况很严重,那么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就医
-
过量补钙的危害 增加患结石风险钙元素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必备的元素,钙元素对于成长阶段的小宝宝们来说更为重要,是孩子骨骼健康发育的必备要素,所以妈妈们都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