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误区 家长需警惕
儿童的抵抗力较弱,经常会出现一些疾病,用药治病也是常有的事情,那么你知道如何正确的给孩子用药么?给儿童用药是有一定的原则的,有些家长害怕孩子吃药苦,就给孩子吃点糖,或者用果汁喂药,这样做很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的效果,甚至可能危害到孩子的健康。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儿童用药的误区!
儿童用药的10大误区
果汁服药
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喂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剥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药物~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环,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
盲目联合用药
有些家长倾向于联合用药,如孩子发烧了,会同时使用中成药和西药,或者同时服用几种西药,以为使用多种“有针对性”的药能更有效地治疗疾病。可能使某些药物的成分叠加服用,因某些成分过量服用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将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是“小了一号”的大人,以为大人与小儿用药只是剂量的不同。于是,孩子生病时,有些家长会将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可能因小儿代谢、耐受性差而损害自身机体,产生严重副作用。
用药原则颠倒
按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应该“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但家长有时会颠倒“用药原则”,如孩子得了湿疹,会找些中药给孩子服用;孩子感冒、支气管炎不选择口服药物,而要求医生输液,认为“吊水”好得快。用药原则颠倒,从安全用药角度,对孩子其实是增加了用药安全隐患,毕竟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不良反应更多,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过多静脉给药则带来医疗资源的浪费。
弄错剂量,毫升毫克分不清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提醒家长们仔细识别。例如,抗过敏的西替利嗪滴剂,2岁以下儿童每次的剂量是0.25ml(相当于2.5mg),有些医生喜欢写2.5mg,如果把这里的2.5mg错看成2.5ml,那给孩子服用的量就达到中毒量了,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死亡,美国报道过这样的例子。
滥用抗生素
孩子感冒发烧,家长们首先担心发展成肺炎,于是随意使用抗生素预防肺炎。事实上,感冒发烧没那么容易就发展成肺炎。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但不能预防肺炎,预防肺炎可以考虑接种肺炎疫苗。滥用抗生素将增加抗生素耐药的几率,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抗生素不再起作用。
滥补营养品
一些家长长期给孩子服用钙剂,造成骨骼的过早钙化,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更甚者给予大量营养补品,却不知道这些营养品中有的含有一定量的激素或类激素物质,用之过多会造成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形成早熟或影响发育。有的家长把维生素视为营养药物而不加限制地使用,这样容易导致维生素中毒,应以食物中的维生素为最佳选择。
乱用止泻药
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脱水、电解质紊乱程度适当给予液体疗法、饮食疗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但有些家长不加选择地乱用止泻药,用后腹泻虽然减轻,但因肠道的吸收而使毒素增加,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
儿童用药的误区有哪些呢?儿童用药是常见的情况,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科学的给儿童用药,用药的方式方法也是有很多的讲究的,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儿童用药常见的误区,希望大家要注意!
-
给宝宝用药基本原则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各种各样的疾病,但是出现疾病的时候肯定会选择一些药物的方式,可是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应该要多注
-
你的这些做法,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性早熟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出第二性征发育的症状,会给孩子从身体到心理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
-
宝宝发生便秘后如何缓解呢宝宝在很小的时候,为之身体是非常虚弱的,所以积极的加以补充各种饮食营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身体发育,但在其平时由于家长不
-
儿童用药误区 家长需警惕儿童的抵抗力较弱,经常会出现一些疾病,用药治病也是常有的事情,那么你知道如何正确的给孩子用药么?给儿童用药是有一定的原则
-
儿童安全用药三要诀 药量要算好儿童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出现疾病威胁,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用药治疗,但药物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如果不能做单安全用药,那么会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