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药品包装也含有塑化剂
台湾塑化剂风波至今还未平息,不管是我们日常喝的用的还是吃的,似乎都难摆脱塑化剂的阴影,谨防药品包装也含有塑化剂。
根据中国药典及美国FDA规定,有些塑化剂属合法非活性药用辅料,可用于药品包衣材料,起到药物缓释等作用。6月14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万里燕介绍,作为药品辅料的塑化剂,目前能用于药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有三种: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根据国际药用辅料网信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主要在片剂、小丸、颗粒等薄膜包衣中用作塑化剂,使用浓度为重量的10%~30%。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在药品中使用是作为包衣的增塑剂。因为口服药品(如片剂)的包衣一般是高分子材料,但高分子化合物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又称"脆点"。该温度越高,包衣层在室温下越容易破裂。加入增塑剂可提高薄膜衣在室温时的柔韧性,增加其抗撞击强度。一些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和钙片的辅料中都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除了药品中使用上述三类邻苯二甲酸酯类产品外,邻苯二甲酸酯类中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也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的塑料外壳及聚氯乙烯(PVC)材料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中,如输液管、尿袋、血袋及手套等。医疗器械中的DEHP能增加周边环境中DEHP的浓度,而DEHP也能从PVC用品中向含脂溶液如血液、营养液或其它液体迁移。
事实上,医用DEHP的危害早在几年前就被广泛认识。专家指出,DEHP大量应用于包括医用塑料制品在内的塑料制品中。研究证实DEHP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对机体多个系统均有毒性。而PVC医疗器械中的DEHP释放到患者体内有更大的危害,尤其是对于处于发育早期的儿童和敏感阶段的孕妇。
但是,截至目前,DEHP和PVC在医疗器械中仍未被禁止使用,只是逐渐被安全性更高的塑化剂产品替代。有医药行业证券专业人士分析,这次塑化剂安全事件可能会加快医疗器械及用品中塑化剂的更新换代。
尽管在药品辅料和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属于合法,卫生部也指出,少量塑化剂不危害健康。但这三种邻苯二甲酸酯类产品的安全性仍饱受质疑,尤其在涉及到长期服用时。但是很多药品甚至并未标注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产品含量,对消费者来说如何把握量成了最大难题。
虽然一些专家强调按正常使用,每片药物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以微克计,但是在制药过程中增塑剂用量波动幅度很大,可根据需要掌握。而我国并未规定药厂注明其是否使用及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的种类和用量,且没有后继的检验与检查以及对公众的健康提示与警告,因此存在着一定的隐患。王月丹强调,由于允许作为药物辅料,我国的很多药物可能都有塑化剂-DBP,这就需要公布其含量和涉及的品种,并进行分类管理。
由于塑化剂对儿童和胎儿危害最大,长期大量使用对*损伤可能较大,所以凡是涉及儿童和孕妇的药物(如钙片等),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如抗高血压和治糖尿病药),应严格禁止使用。据了解,常用的水溶性增塑剂有丙二醇、甘油、PEG等;非水溶性有甘油三醋酸酯、蓖麻油、乙酰化甘油酸酯、邻苯二甲酸酯、硅油和司盘等。因此,除了邻苯二甲酸酯以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增塑剂作为替代。儿童用药可用柠檬酸三乙酯等替代。
少量偶然摄入塑化剂对成年人影响可能不大。有些只需要短期使用的药物,如抗生素、感冒药可以考虑使用,但应该注明含量和安全警告提示。
-
给宝宝用药基本原则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各种各样的疾病,但是出现疾病的时候肯定会选择一些药物的方式,可是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应该要多注
-
你的这些做法,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性早熟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出第二性征发育的症状,会给孩子从身体到心理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
-
宝宝发生便秘后如何缓解呢宝宝在很小的时候,为之身体是非常虚弱的,所以积极的加以补充各种饮食营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身体发育,但在其平时由于家长不
-
儿童用药误区 家长需警惕儿童的抵抗力较弱,经常会出现一些疾病,用药治病也是常有的事情,那么你知道如何正确的给孩子用药么?给儿童用药是有一定的原则
-
儿童安全用药三要诀 药量要算好儿童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出现疾病威胁,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用药治疗,但药物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如果不能做单安全用药,那么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