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辅食大有讲究:不等于把大人食物炖烂

宝宝辅食大有讲究:不等于把大人食物炖烂

宝宝长到4个月左右的时候需求就越来越大,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所以在此时就需要逐渐为他们添加辅食。但是很多新妈没有经验,往往会把大人食物炖烂来喂宝宝,如果你也是这样做的,那就打错特错了。宝宝辅食可是大有讲究的哦。

宝宝辅食不需额外加盐

宝宝的辅食中不需要额外加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内的作用是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平衡,成人每日的氯化钠摄入量一般不超过5g~6g,而婴儿对氯化钠的需要量就更少了,1~2岁的孩子每日只需要0.8g~1.5g就足够了,而1岁以内的孩子在正常的食物中就已经能获得足够的盐分,并不需要特别添加。盐分过多容易损害孩子的味蕾,造成日后重盐的饮食习惯,过多的盐分摄入还会造成宝宝肾脏和心脏的负担增加。另外,成人的食物中可能含有各种添加剂成分,这对于肝脏代谢功能还未发育完全的婴儿来说,也是有害的。所以在给宝宝选择辅食的食材时,还是要以天然无公害的食物为主。

辅食不是把大人食物炖烂

婴儿的消化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例如刚出生的婴儿体内的淀粉酶含量是很低的,乳糖酶相对较多,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乳类是最适合的食物。随着宝宝的发育,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增加,活性增强,消化道的容量增加,这样才可以逐渐添加合适的辅食,且应遵循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一次只能喂一种新的食物,等宝宝适应后,再添加另外一种新的食品。

一般从6月龄开始添加流食,如奶粉、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等。7~9月龄可以由半固定的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较软固体食物,如面条、碎菜粥等。10~12月龄时,大多数宝宝可以逐渐转化为进食固体食物为主的辅食。如果很快就按照成人的标准喂养,那么会增加宝宝肠道的负担,当发现宝宝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症状时,就要考虑是否有辅食添加方面的原因了。